孩子:人类的父亲,人类的老师


记得大约十九世纪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孩子是人类的父亲”。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这位西方的哲人从虚空中飘然而至我的面前,我们相视一笑,一见如故。然后我告诉他:“老兄你说出了一半,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哦?”他宁静而期待地看着我。

我告诉他:“孩子也是人类的老师”

他会心地点点头。

 

人类所有的幸福都蕴藏在天真无邪的童心里。

人类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天真无邪的童心。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品味,就不难发现:所有那些真正幸福的人,都无一例地拥有一颗童真的心。

人类历史上那些真正有成就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大都拥有一颗超常的童心。童真的心灵不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探索欲、想象力、创造力,还生长出纯洁、真诚、善良、正直的美德,而这些内在天然的品性,才是成就一切美好事业的根本。

所以曾有人感慨,如果一个人既拥有成年人的智力,又拥有六岁孩子般的想象力,他将拥有多么美好的人生?!

 

童真的心清净无染,无有挂碍,无忧无虑,没有虚伪与造作,没有分别于计较,没有挂牵与执着,无善也无恶,无有是非对错。

童真的心,是最接近于真、善、美的心;童真的心,是最接近是真我、本我的心;童真的心,是最接近于天道与人性本来面目的心。

童真的心是智慧之源、创造之源、活力之源,亦是幸福之源。

惟有童真的心,才能引领我们跨越理性的天空,穿越烦恼的大海,抵达幸福的彼岸。

 

佛经上说,所有经过真正修行而刚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化现统一的童子相,化身为十五岁左右的孩子,终日嬉游,无忧无虑,他们都叫:童真菩萨。

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以及“童真菩萨”的名字,都是佛陀教化引导众生的方便说法。实际上,对于滚滚红尘中的人们来说,如果我们在拥有成年人的成熟、稳重与心智的同时,还能时刻保有一颗孩童般天真无邪、纯真无染的心,那么可以说,我们就已经当下“往生”
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是超越五欲六尘染污而身心清净、终日极乐的“童真菩萨”。

 

孔夫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夫子告诉我们,作为中国上古时代文化典籍之代表的《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特色与主旨,就是“无邪”。无邪,就是不邪恶、纯正无染的意思。无邪指的是人们的心地。无邪的心,就相当于童真的心。

《诗经》三百篇,其所反映和表达的都是上古时代人们的天真无邪、质朴自然的情感,阅读诗经,能够将人们的心导向远离邪恶、纯正无染、自然纯朴的童真状态。

“无邪”二字,概括了《诗经》三百篇的核心主旨,亦概括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与教育的核心主旨。所有优秀的文化和教育,都不过是为了引导人们的心灵远离染污与邪恶,而恢复天性中本有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的状态,是我们每个人本来的自性状态。

天真无邪之境,即是幸福之境。(幸福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胡大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