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选课《文学与伦理》教学大纲(新)


 

伟大的文学作品能形象和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故而与现实人生和社会伦理有一种深刻而紧密的联系,很值得进行一种哲学伦理学的分析和挖掘。同时,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伟大经典也拥有广大的读者,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文学即人学”。

本课程将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探讨文学与人生伦理,重点是近现代文学及其中反映出来的现代人的道德困和选择,尤其是从有关生命原则的命案小说中反映出来的复杂人性和底线伦理。课程将以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为中心,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包含的伦理意蕴,还有像英美如克里斯蒂等人的作品,也注意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包括即兴地分析同学提出的一些被广泛阅读的文学作品

本课程拟参照哲学伦理学的原理,注重精选文本的阅读和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文学经典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点,使同学们在阅读这些作品中不仅有审美的愉悦,也获得道德和人生哲学的一些感悟,了解人性和伦理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规律,从而丰富和深化自身一种能够自律自主的精神世界。

 

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1.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分析

2. 托尔斯泰作品分析

3.  克里斯蒂等人作品(穿插进行)。

 

三部分各占约8-10课时,第三部分包括有机动分析新作品的时间课程中将分别安排1-2次读书报告的作业、读书调查和讨论,期末考试为出题课堂笔试。平时作业和表现将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将占总成绩的60%

 

 

主要阅读书目(下划线为重点必读)

1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群魔》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3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玛佐夫兄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5 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6   克里斯蒂作品(有贵州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版本,尤其是《奉命谋杀》、《长夜》)。

7 何怀宏 《道德  上帝与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