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刊推介<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华西都市报>>2010年9月10日


淮河,被遗忘的中国历史
2010-09-10

  读书札记

  □苏鹏宇

  一部中国历史,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部上卷记录黄河,下卷描绘长江的书卷。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长江滋养着神州大地。但仅凭此就断定黄河长江涵盖中国5000年的历史,似乎有些片面。

  学者赵焰,就用一部《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去挑战传统的“黄河长江”史观。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淮河是陌生的。虽然,各种地理书籍,早已经明确地将淮河列为中国的五大水系之一。因为,它没有黄河的沧桑,也缺少长江的绚丽,只是一条默默的东流入海的普通河流。只有那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可以唤起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却也是因为这句话的题写者是伟人毛泽东,而与淮河没有丝毫的关系。

  但是,正是这条“普通”的淮河,却见证了华夏民族的重大转折。治水的功臣大禹,在继承了舜帝的王位后,在涂山召集了一次著名的会盟。这次被称为“涂山之会”的会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因为这次会盟不仅埋葬了“禅让制”开启了中国的王朝时代,更使得华夏族和东夷组成的部落联盟的分崩离析。从此之后,华夏族不得不用“武力”的方式来进行民族融合。历经夏、商和西周三代的征伐,淮河流域的东夷人终于被纳入中原王朝统治。但是,东夷人的再度回归,居然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

  也许,正是这次征服战争,淮河长期笼罩于黄河的阴影中,一如当年被黄河夺取入海口一样。在政治上,淮河被那些建都在黄河流域王朝所统治;在文化上,淮河两岸也沦为黄河文化的附庸。但是,认真阅读历史之后,我们发现我们根本无法判读是黄河文明征服了淮河,还是两淮主动地融入了中原?因为,淮河从没有甘于被统治的地位,淮河孕育的英雄们一次次投入到逐鹿中原的斗争中。虽然,后羿、徐偃王这样的悲情英雄被强大的中原实力所吞嚼,但是,汉高帝刘邦、魏武帝曹操却成功问鼎中原。悲情英雄也罢,开国君主也好,他们的青史留名,却是以淮河两岸民不聊生为代价的。

  其实,淮河是矛盾的,它不仅展示着北方粗犷,也诠释了南方的细腻。所以,淮河流域诞生了后羿、项羽这样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孕育了老子、庄子这类智慧极高的智者。因为淮河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与秦岭一道成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在这条分水岭上,形成淮北融入中原,成为怀揣“得中原者,得天下”之梦者厮杀的舞台;淮南融入江南,让天下人都知道“江淮熟,天下足”这句古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