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几个问题


    发了前一篇关于这四年基金定投的分析后,新浪放到了首页,收到很多反馈,那些不靠谱的就不说了,有些是关于投资的疑问,我的回答只是从我的逻辑出发,不代表别人,只代表我这样积极的、相信未来比现在更好的人。

    1)投资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乱七八糟?没规矩?未来不确定?……可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多少有些悲观的预见。不过这不重要,无论中国国情有多特殊,中国未来有多不确定,投资恰是这种特殊或不确定的预防或弥补方式之一——可能只有在一马平川、永远不会有战乱与波折的理想国,才会不需要投资吧,那种国度存在么?

    你投资了,也许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你要不投资,那就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应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有所准备总比在旁边一味悲观观望好。坚持适合自己的投资,总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办法。

    如果不是这样,我倒想学习下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在中国国情下,你的应对是什么?

    2)投资收益还不如CPI涨幅

    这是另外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人对定投4年获得20%的收益嗤之以鼻,认为这低于CPI涨幅,全无意义。我觉得很好笑,因为这完全就是偷换概念。

    定投是什么?投资。投资的是什么钱?闲钱!每个月无论600、1000或者2000块,都是在生活必需开销之外的闲钱,正因为是这样,它和与基本生活开销息息相关的CPI根本没有可比性。另外我也并不觉得4年20%收益很低,这4年中国大盘跌宕起伏,有20%收益的股票投资者又有多少?行情不景气的时候尚能这样,我倒觉得这定投还挺说明问题。

    3)定投到什么时候结束

    很多人是等不到基金公司宣传的20年的,在买入基金那一天,他们就在想,什么时候卖掉基金。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投资收益预期。买股票也好,买基金也好,都是为了有所收益以后使用,没人做投资是为了赔钱的。

    如果你的收益预期是100%,那很简单,当你的基金翻番后立马卖出,想都别想。如果到了100%,多半人会想,没准能到150%或者200%呢,结果经常是在缩水到50%的时候忙不迭地卖出了。收益预期是规矩,那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遵守它。不过大部分中国人人都喜欢打破规矩,这也是中国人灵活性格的双刃剑。投资市场里有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师傅多半都是比较遵循规矩,能抗拒诱惑。

    如果你没有固定的投资收益,但有相应的时长——比如我就是这样。我就想看看,到20年后这笔钱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真的跟基金公司当初吹的那么好——那么你就放平心态,就当这钱扔在存钱罐里。到20年后取出就是。这是长期的目标,不用多想它。

    如果投资期间发生变故,需要用钱,那就拿出来就是,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不是。

    还有,虽然我写的是基金,但投资并非就这一种,只是它相对简单。贵重金属、房屋不动产、古玩字画……这些都是投资。实在不成你还可以买1吨大蒜或者绿豆在家搁着,没准哪天也就搁成百万富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