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别让统计数据沦为愚民工具
文/陈真诚
(载:求是理论网,原地址:http://www.qstheory.cn/jj/jjyj/201008/t20100803_41408.htm)
(内容导读:一旦统计数据成为了“数据谎言”,不但不利于政府和老百姓决策,还直接侵犯了老百姓的“知情权”,严重的还可能激化社会经济矛盾,让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走向“深渊”…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当对某一事物的发生判断分歧或观点争执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说“用数据说话”,这说明了数据的重要性。可是,近年来,在中国,在社会经济领域,数据往往会说谎,或是数据被“调控”,或是数据被“和谐”,这可不是什么大新闻,而是司空见惯、不胜枚举的事实。
近年来,公众对数据说谎感受最深切的,当属房地产领域数据,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经济数据,如反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程度的CPI。
CPI数据不仅是政府赖以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老百姓进行个人消费、投资等经济决策以及对比政府经济决策进行监督的依据。当物价上涨过多过快、通货膨胀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老百姓有理由要求决策部门采取加息等措施带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以免自己的合理合法的经济利益受到伤害,以免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或投资决策发生失误。
可是,近年来,尽管老百姓总是觉得物价上涨得厉害、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可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总是在3%以下或左右,显示的总是物价温和上涨,一片普天下“正通人和”、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近年来,老百姓关注CPI数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CPI所反映的通货膨胀水平和利率水平,与一直闹得沸沸扬扬、与老百姓生活休憩相关的房价持续大幅度快速上涨有关。
可相比CPI而言,正是在房价等房地产数据方面,官方所公布的数据,是最受公众质疑、不能令公众信服的,或是最让人感觉在和稀泥的。
如最近有媒体报道,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可供2亿人居住的住宅在空置,此消息引起了一片震惊。对于全国住宅空置面积数据,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前每年都曾有公布,但2009年之后就不再公布,也导致了这个数据在和稀泥。对全国有6540万套住宅在空置这个数据,尽管有人在质疑或直接进行否认,但目前到底有多少房在空置?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后来,或迫于舆论压力,8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售商品房数据试图采取措施以亡羊补牢: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售商品房1.918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4%;其中住宅1.06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2%。可是,这个数据依然没有回答到底现在中国有多少房屋在空置这个数据问题,因为国家统计局专家解释说,商品房待售面积不等于住房空置面积。这说明,在房地产数据上,官方至今依然还在说谎或还在和稀泥。
再如,事实上,自2003年尤其2005年以后,全国性普遍出现了连续多年的房价非正常大幅度快速上涨,一些一线城市的房价由三、五千涨到了两、三万,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由一、两千涨到了四、五千,甚至有些城市常出现房价翻倍上涨,可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往往是年增长只有几个百分点,与公众的亲身感受大相径庭。甚至,就连史上房价上涨最疯狂的2009年,一些地区的房价成倍上涨,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房价上涨只有1.5%,这可称得上是最说谎的数据,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尽管公众一致表示质疑,可统计局依然我行我素地睁眼说瞎话。后来,国土资源部下属研究机构发布数据称2009年中国房价上涨了25.1%,虽然这个数据依然离市场实际相距甚远,但已经狠狠地打了统计局一个耳光。
常能看到的是,对于CPI、房价等房地产统计数据失真或数据说谎,官方或一些舆论总能给出许多理由,比如统计口径、统计途径、样本差异、加权平均等客观条件或计算技术等。可不久前,还发生了一个本不应该发生的统计数据“事故”,真让人哭笑不得。
7月23日,央行发布《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人民币新增贷款1625亿元”,与一季度的3207亿元比较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出现了负增长,引起了一片质疑声。在广受质疑后,当日晚间,央行就低调地将“1625亿元”改为“4423亿元”。尽管其间相差2798亿元,但央行没有做任何澄清或说明。如此重要的数据,前后相差如此之大,前后时间相差如此之短,竟然能说错就错、说改就改,不免让人纳闷。难道是早就准备好了两套数据?或是如此重要的房贷数据在发布前根本就没经过严格审核?
应该说,相比较统计局统计、发布CPI、房价数据而言,央行统计、发布开发贷款的数据要简单、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开发贷款数据的统计渠道单一,只有一个统计口径,只要把各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汇总就可得出真实数据,几乎没有统计难度,按道理不应该存在数据失真和事后修正的问题。可很不幸的是,数据说谎的“事故”终究还是发生了,真让人不可理解。
按理说,数据本身是不会说谎的,说谎的是那些统计、发布数据者。可他们为什么要说谎呢?这仿佛是个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却任何理由都难以令人信服的问题。
应该无需多言的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统计、发布真实的社会经济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不仅政府决策,需要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以调整经济结构,配置资源,调控宏观经济,而且老百姓也需要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消费、投资等生活、经济决策,公众需要及时而真实的客观数据。可问题是,公众看到的总是被“精心加工”过的统计,被“调控”了的信息,被“和谐”了的数据,被“政治化”了的经济。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往往成了一堆废纸,成了失去应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谎言”。
殊不知,一旦统计数据成为了“数据谎言”,不但不利于政府和老百姓决策,还直接侵犯了老百姓的“知情权”,严重的还可能激化社会经济矛盾,让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走向“深渊”。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除确有保密需要者外,政府很有必要在社会经济领域还原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要再让统计数据继续“说谎”,别让统计数据沦为“愚民工具”!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电话18975123407,限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等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有关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供求信息资料,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欢迎加入QQ群“房地产专家媒体”(群号71146104):限公开出版或播出的媒体记者、编辑加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