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交会裂变:一分为三,低密度物业展、名校物业展无缝


秋交会裂变:一分为三,低密度物业展、名校物业展无缝对接细分市场

 

 

一、 女大十八变:秋交会要变?

 

近日从有关方面获悉,已经举行了十九年(届)的深圳房地产秋交会(以下简称秋交会)将首次实施革命性变革:展会细分客户,原来大一统的楼盘展出分为三个主题展场——传统的楼盘展(针对普通置业者)、低密度物业展(针对绿色生态物业需求者)和名校物业展(针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者)。

 

平心而论,深圳秋交会的确在对接房地产的供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年的秋交会,都成为市民的节日,近百万的人入场参观;每年的秋交会,也是开发商的“T”型台,展示在售楼盘,展示公司形象品牌。同时,也为深圳树立全国房地产开发的样本立下了赫赫战功——全国各地人士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秋交会这一平台了解了深圳的房地产,深圳理念、深圳模式得以传播和发扬。然而,市场在改变,置业者的需求在改变,全国的房地产开发格局在变。秋交会,你还能不变吗?

 

不能不变!在十九年的今天,我们看到秋交会要变了。突然,想起招商银行的“因您而变”,想到官方性质的秋交会终于要变了,心里不由有点欣慰与欣喜。

 

二、低密度物业展:珠三角一体化之先行者

 

广东省政府8月12日发布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珠三角五个一体化,描绘了珠三角美好的蓝图。五个一体化尚为蓝图,而秋交会却已经率先破局——以低密度的绿色生态物业展为契机推动房地产交易的珠三角一体化。

 

住宅市场呈如此形态:普通住宅,以城为界;低密度住宅,跨城跨国。以别墅等物业为例,跨区购买消费比比皆是。因此,搭建一个能服务珠三角、辐射南中国的低密度物业展会,无缝对接市场供需双方,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于国于民,皆意义重大。而以往的展会,由于没有实施有效的市场细分,各类物业混杂在一起,反而增加了信息杂乱,提高了置业者的交易成本。

 

低密度住宅算是一个比较清晰的细分市场。由于建筑密度低,因此能营造更人性化、更舒适、更环境友好的居住氛围。住建部高官曾公开表态,我国的住宅小区容积率太高,完全在学香港模式,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国的建设用地资源是充裕的,多建设一些低密度和中密度住宅是有条件的。本次南中国的低密度住宅展,就是以充分展示各地低密度住宅开发成果、弘扬绿色生态居住模式为己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居住文明提升。

 

其他城市也许已经想到,却尚未做到。深圳,迈出第一步。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以往置业者驱车奔波于各个城市,为买到自己心仪的绿色生态物业而劳心劳力时;此时,却可以悠然自得地置身秋交会“低密度物业展”,听着优雅的音乐,细细地品赏着各地的物业。这是何等的惬意呀!

 

三、冷眼旁观:且看秋交会如何树立“低密度物业第一展”

 

深圳做事,一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继续确定深圳全国样板房的领先地位,秋交会就要变出个样来。做“低密度物业第一展”,口号已经喊出,但成功概率几何?

 

首先,深圳的底蕴够。无论是深圳的低密度住宅开发经验,还是消费能力,均在南中国数一数二。

 

其次,秋交会的规划设计够。独立化的展馆空间,艺术化的包装设计,预约式参观方式,低密度住宅与奢侈品的搭配,充分地契合了细分市场客户的心理需求。开发商愿意来,高端客户愿意来。

 

“低密度物业展”,值得业界关注,值得置业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