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上)


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

——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上

 

就像每次我听说领导晚上请吃饭就提前好多天早饭不吃中饭不吃晚饭也不迟憋足了劲准备到时候大吃一顿一样,每年一快到8月,我就停止买书,每天看日历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盼着那一天快点到来。哪一天?上海书展啊!不仅云集各大出版社,重要的是,全场8折啊!而且季风书店这个时候,也被迫全场8折,此时不买更待何时?不过这次书展有点阑珊,我只买了37本书,写写读前感以郷各位看官——注意,是读前感而不是读后感,读前感是购买理由,读后感才是阅读心得。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解读 Ⅱ》

杨天石著,国内研究国民党蒋介石最牛叉的几个人之一,今年有74岁了吧?之前我看过他写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挺有意思,用他的话说,他写的文章都是真话、都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他不能保证他说有的真话、所有的研究心得都讲了。这里面,一个是有些问题他需要进一步研究、思考,一个是有些话他觉得还要等一等,等我们的学术环境更理想的时候再说。我之所以觉得“挺有意思”,是拿他的研究心得,和我们通行的历史观指导下的内战书们进行一下对比后,觉得“挺有意思”,重要的不是谎言被揭穿(如果大家写的蒋介石都是真实的,就不用杨天石在找寻了),而是为什么要撒这样慌的原因以及背后的逻辑。

 


      《一户侯说 侯宝林自传和逸事》

侯宝林女儿侯写的。之前看过《侯宝林自传》,是侯先生口述的。只有看过这本书,才会了解为什么侯先生去世前,让他两个儿子在病榻上搀着,声泪俱下的感谢听众,觉得自己就那点成就却获得这么大的声誉是在对不起大家。我曾看过这段视频,也唏嘘不已,侯先生的奋斗史非常的心酸,正因为观众的欢呼掌声得来不易,所以侯先生才是真正关注客户满意度的。相比侯先生的自谦,他徒孙就很不堪了,虽然我坚决反对封杀他,但我还是对他的自傲和自得非常不以为然。记者是不堪的,他徒孙是不堪Х2,接下来的“上级”,是不堪Х3,真不知道侯先生在世,会编怎样的段子嘲笑这种社会现象。

 


      《人之初性本“色” 乐嘉性格色彩笔记》

我早知道乐嘉会火,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会通过电视相亲节目火。我曾经有幸,在2004年听过一次,两天的培训教程,第一次知道“红蓝黄绿”四种性格分析,终于知道自己总是很纠结的原因是什么了,原来我是红蓝矛盾性格的。培训时现场火爆,乐嘉当着大伙的面说,宋家泰应该总想着自杀才对。后来他出了本《色眼识人》,算常销书,但称不上畅销书,人火了以后,又出了本《色眼再识人》,如果说前者是他多年的积累之作,第二本就是一个华丽版的。等《让你的爱非诚勿扰》出来,我觉得已经是趁红多捞几下了,因为连乐嘉自己都说,他的主业是为企业开讲座做培训的,性格色彩学在恋爱方面的运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通过电视平台将这部分功能放大了。不过,他现在这本《人之初性本“色” 乐嘉性格色彩笔记》,他号称是文字最满意的一本,因为人红了以后,话语权就多了,出版社不敢乱删他的书了,比如他用四色性格分析法分析老男人喜欢小女人、性骚扰等,出版社没怎么修改就通过了。

 


       《风语》

麦家。我看过《暗算》、《风声》,小说版的,电影版的。麦家帮中国电视界电影界,成功的开拓出了一个“谍战”派,因为老百姓喜欢戏剧性,之前大伙儿大拍警匪片,后来宣传部不让在黄金时间放了,怕小孩子学坏——搞不懂为啥宣传部门们那么没信心,小孩子不学警察局长却去学黑帮老大,难道孙红雷们演技就那么好?大家都要学被追杀的?既然这样,就反其道而行,让被追杀的真正变成好人不就行了?于是“谍战片”火起来了,军统追我们坚贞的共产党员,宣传部总没话说了吧?不过麦家的文字比较阴郁,而且不是那么精致,但是没关系,一个点子就已经足够,谍战!

 


《低碳化生存——城市更美好》

我是上海金地“早期的乐活生活倡导者”(谌夏语),我以前还写了篇博文《低碳个屁》,但是既然概念时髦,我们不能不研究,以后写楼书写报告的时候用的着。

 


《工作、消费、新穷人》

我看过《下流社会》、我看过《后物欲时代的来临》,齐格蒙特·鲍曼的“新穷人”,是“有缺陷的消费者”,不知道我有没有精力和才力读完这本书。

 



《我的私宅论——无印良品的生活方式》

之前买过一本《家——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也是“无印良品”写的,在日本银座无印良品专卖店买的,看了之后觉得我们公司的室内设计师一定也要读,但舍不得送给对方,后来去了次台湾,发现有便宜的繁体版,于是买了本送给徐翎,再后来,发现有更便宜的大陆版的……这本《我的私宅论——无印良品的生活方式》和《家——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本书主要在讲二手房的改造案例,“让生活方式主导空间格局,用全新理念打造舒适生活”,这句话可以写在任何的楼书扉页,但是,如何如何让生活方式主导空间格局?怎样用全新理念打造舒适生活?看这本书吧。

 


《明代社会生活史》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看过《窃明》,看过《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看过《大明王朝》、看过《明亡清兴六十年》、《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明朝的皇帝》、《亡天下南明痛史》、《明朝三帝秘录》、《千山夕阳——王振中论明清社会与文化》、《品位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明史讲义》《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我连《明式家具研究》都看过,再多一本《明代社会生活史》也没啥大不了的,我可以通过这本相对学术的书,去印证以上的书。

不要说我不学无术,其实这本书对我们房地产营销从业人员的工作其实很有帮助。我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明代也有开门七件事,谈谐、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放在现代,就是听周立波海派清口,看王菲演唱会,到柬埔寨,去澳门,去天上人间,收藏黄龙玉,种兰花。怎样使一个楼盘让客户的生活的享乐化和艺术化?方法不仅是现代才有啊,明代有过之无不及,以前我们学老外,多少水土不服,现在我们需要学学老祖宗了。

 


《窃明 第二部虎狼》

比较失望,因为这本书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翻过一遍了。比起《窃明》,不得不承认,我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了。不是玩穿越么?现代人黄石机缘巧合的穿越回了明朝末年。和《寻秦记》不同的是,《窃明》提出一个有趣的命题:假如将现代科技与思想介绍到晚明时期,究竟历史会发生什么样的嬗变?这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现在《窃明第二部虎狼》变成了老一代的英雄会老去、衰落、腐朽;新一代的英雄会成长起来,并挑战老一辈英雄。改玩西方古典了。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西方古典呀?更搞不懂的是,作者的文风也发生了变化,之前的文风是风趣的是借古讽今的,现在是死板的是不知所云的。

 



 


《奥美的观点 Ⅵ》

第六本了。奥美真的能出。不过不管是企业管理出版社、中国物价出版社,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一般畅销书都会发生出版社更迭,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前五还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后二就变成中国海关出版社),总之只要是奥美的观点,就一定是龙之媒弄得,有时候我都怀疑龙之媒书店奥美有股份,它家的书永远是放在店里醒目位置的。不过相对这种类似博客的文章合辑,我还是比较喜欢《奥美创意解密》(余宜芳著,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品牌管家奥美360度品牌传播管理》(江惠颂著,滚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

谢国忠。胡舒立作序,在上海书展“新世纪”周刊的展位上,工作人员向我推荐,说这本书上海还没有,刚刚有读者说他跑遍上海的大小书店都没有看到,我说不会吧,陕西南路地铁站的季风书店就有啊。这些文章,都是谢国忠在从前的《财经》杂志和现在的《新世纪》周刊的专栏上发表过的。谢国忠以预言成名,但他也说过,“听别人预测未来,基本上是浪费时间”。因为“其实从经济学上来说,预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经济或股市并不以人们的预测而改变,但是人都希望有奇迹发生,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也就有了预测”。

说起《新世纪》周刊,在书展上订阅1年,不仅送一个新秀丽的背包(正好用来背买来的书),还可以85折,于是就花了400多订阅了一年。估计工作人员难得看到我这么爽气的人,提出送我几本过期杂志,我全挑了这一期,封面文章《农行非常IPO》,工作人员说7月份《财经》也有《大行蝶变》的封面专题,“但只有我们是专访项俊波的!”她很骄傲的说。但我其实关注的是右上角小标题的第三行。人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关注,我也不例外,不过我早就看过了,再多要几本过刊,有机会送给当事人看看,哈哈。

 

 

接下来还有25本书的介绍,我写不动了,等体力恢复了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