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金融市场运行与货币政策操作
徐洪才
【摘要】2010年上半年,中国金融市场利率走高,货币政策收紧产生了明显效果,但也出现了资金紧张情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但有效汇率明显上升。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灵活、适时、适度;加强了“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并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
一、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出现资金紧张情况
2010年一季度,银行间市场利率维持基本稳定;进入4月下旬以后,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前4个月,银行间市场一天同业拆借利率大约在1.30%,质押式债券七天回购利率基本维持在1.60%左右;进入6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明显上升,一天同业拆借利率大约在2.1%左右,质押式债券七天回购利率上升到2.70%左右;总体而言,2010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表明货币政策收紧产生了明显效果。最近一年来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如图1所示。
图1:一年来货币市场利率走势
|
|
|
|
|
09-07-31 |
09-08-31 |
09-09-30 |
09-10-31 |
09-11-30 |
09-12-31 |
10-01-31 |
10-02-28 |
10-03-31 |
10-04-30 |
10-05-31 |
10-06-30 |
09-07-3 |
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1天 |
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7天 |
0.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0 |
3.3 |
来源:wind资讯
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平缓上升。二季度以后,上升更为明显。进入5月下旬,资金紧张程度加剧。货币市场利率攀升,质押式回购R01D和R07D品种涨幅高达100个基点,3月期国库定存利率也升到了3.48%,超过三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收益率曲线出现了“短升长跌”的平坦化趋势,部分银行采取了变相高息揽储措施。资金紧张的另一个表现,是银行超额准备金快速下降,这是基础货币收紧和银行资产过度扩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础货币变动,主要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外汇占款及财政存款变动影响。3月末,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1%;其中,一般贷款6.04%,票据融资3.55%,个人住房贷款4.63%;分别比上年末上升0.26%、0.16%、0.81%和0.21%,原因主要是央行收紧货币和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房产新政,提高了市场利率水平。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但有效汇率明显上升
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6.81~6.85元人民币的区间内运行。6月末,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909元,比上年末升值173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25%。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走高,对日元先升后贬。6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8.2710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15.58%;100日元兑7.668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贬值3.94%。2010年以来美元、欧元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如图2所示。
图2:2010年以来美元、欧元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
|
|
|
|
10-01-31 |
10-02-28 |
10-03-31 |
10-04-30 |
10-05-31 |
10-06-30 |
10-01-31 |
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 |
中间价:欧元兑人民币 |
中间价:100日元兑人民币 |
6.8 |
7.2 |
7.6 |
8.0 |
8.4 |
8.8 |
9.2 |
9.6 |
10.0 |
三、2010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措施
(一)三次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经历连续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了2009年下半年,已实现经济快速恢复增长,这时央行开始考虑宽松货币政策适时逐渐退出的问题。进入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以对冲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控制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同时又兼顾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农村金融发展。
(二)公开市场操作灵活、适时、适度。2010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在流动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变化,灵活、适时、适度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具体而言,公开市场操作需要兼顾当期外汇占款增加、央票兑付、利息支付、正回购到期和商业银行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等因素,通过正回购操作和发行央票等手段灵活对冲流动性,保证货币净投放能够支持货币供应合理增长。
1~6月份,央行货币净投放:‑616.22亿元、6377.56亿元、‑5796.83亿元、‑4702.79亿元、2335.97亿元和5710亿元人民币。其中,2月份货币投放较多,主要是考虑季节性因素;而5~6月份加大货币投放力度,主要是为了缓解市场资金紧张、适时做出灵活性调整。2010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净投放情况如图3所示。
图3:2010年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净投放情况
|
10-02-28 |
10-03-31 |
10-04-30 |
10-05-31 |
10-06-30 |
10-01-31 |
09-12-31 |
-2100 |
-1400 |
-700 |
0 |
700 |
1400 |
2100 |
2800 |
来源:wind资讯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2010年上半年,央行坚持“有保有控”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结构,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已开工项目的配套贷款投放,加强对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和助学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自主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三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四是要求金融机构平滑信贷投放节奏,坚持信贷原则,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四)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央行此次汇率改革的直接目标是缓解国际压力。无论从5月份外贸形势、国际热钱流向和国内CPI超过3%等国内因素来看,还是从全球汇率结构性变动看,此时重启汇率改革成本都是比较低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意味着我国将容忍一定程度的人民币缓慢升值,因此也意味着收紧国内总需求,减小了年内加息可能性。在G20峰会召开前夕重启汇率改革,较好地把握了时机。今后,将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