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无法摆脱喜剧的冯小刚
《唐山大地震》除了遭受催泪但不触及心灵的质疑之外,我前篇文章一读者的留言也很具代表性:“一部这样的事实的灾难片蒙上商业,经济,票房,等等词语就是最大悲哀。”
的确,就算以纯商业考量,这样一部影片从包装角度而言,也不应该刻上太多的商业痕迹,但《唐山大地震》却在这方面有不少瑕疵。
冯小刚说:我能让观众看《非诚勿扰》时没心没肺的笑,也能让观众在看《唐山大地震》时撕心裂肺的哭,这当然是冯小刚的自信,当然他也做到了,不过在我看来却有危险的倾向,当一个导演自负到认为可以任意把握观众的喜怒哀乐之时,可能也就是走入歧途的时候,也就不排除再出现《夜宴》劣作的可能。
本质上,冯小刚依然是个商业片导演,而在影片类型上虽多有尝试,近几部影片也力图转型,但喜剧的烙印,仍深深镌刻于他身上和观众的心目中,就连《唐山大地震》这样严肃的影片,冯导也能让让全场数次爆笑,不能不说在喜剧方面他是天才级甚至是大师级的。
《唐山大地震》的笑场主要体现在置入式广告和台词上,前者状况可能导演本人无力改变,后者则显示,若非是导演喜剧的标签太过深入人心就是设计台词略有比偏颇。
观影之前先看20分钟广告,没有调查,至少在我的观影经验中没有出现,想来也是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记录,而影片内无处不在的植入式广告更是严重的干扰了观众的情绪。
第一次:大特写:剑南春,一位是离婚鳏夫,一位是丧偶寡妇,节日对饮,男人的暧昧眼神中,大特写剑南春赫然呈现,全场爆笑。
第二次:李晨扮演的方达2008年在杭州经营旅行社,职员问他要为旅行团上哪家公司的保险,方达答道:“用中国人寿,踏实。”全场笑翻,如此直白的置入广告,没有比这个更拙劣的啦。
白象电池、工商银行、中联重科、KAPPA、宝马汽车等,看电影过程中就听着周边不停有人在报这些品牌的名字,据说《唐山大地震》置入的广告有一个亿,就算一个亿,能让观众如此念叨,投资回报也算超值,只是影片品质可就打了折扣,这是冯导喜剧电影一贯的作风,只不过看喜剧时广告可以增加笑点,看《唐山大地震》可就有可能惹恼观众。
再来说说台词: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总是不缺乏爆笑台词,就连非喜剧的《夜宴》都有很多,而到了《唐山大地震》搞笑台词同样不少。
比如“上了大学,大学中也有不少废物”, 比如方达和他老婆吵架的时候,他老婆说“方达,小心鸡飞蛋打。”方达就回了一句“鸡有的是,蛋也不缺”,比如“在女儿面前我还要穿的周武正王”。再比如妈妈对残疾的方达说:“快吃饭,吃完了把胳膊戴上。”等等。
其实仔细推敲这些台词,其实并没有脱离生活实际,也不离谱,但这样严肃的题材电影里是否可以更改的更实在而非幽默,可以商榷,尤其是冯小刚的电影。
百度贴吧里有人留言到:“在我这边影院里看了一场唐山大地震,我被震呆了,可是很多人笑个不停,很意外啊,这是怎么回事啊?真的好笑还是有那么多人已经忘记怎么哭了啊?”
太多的笑点已经影响到了电影的总体调性,前文说了,置入式广告若非导演的喜剧电影惯用思维就是商业考量他无能为力,但台词绝对是导演可以改变的范畴,否则就只能说,冯小刚至今无法摆脱喜剧烙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