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人力资源规划
规模
n 在上海或者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吸引到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华晨、奇瑞、海马、长安、波导、比亚迪等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或设计公司,已经足以说明上海市对汽车人才的吸引力。越是这样,上海的吸引力就越大。再加上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诸多国外汽车设计公司如爱达克、柯马、乔治亚罗、宾法、意迪亚、麦格那等等,国内汽车设计公司如同捷、龙创、双杰、合科等,上海地区的汽车设计人才优势,绝非任何其它地方可以比拟。以一公司之力对抗一国之力或一市之力,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n 能够进行国际合作的人才目前在中国少之又少。在我认识的全部设计人员中,不下300人,其中优秀的不下100人,而能够进行国际合作的,估计不到30人。而建立研发中心后,最初就至少需要20人左右,其中还必须有2-3位项目经理级人物。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国外汽车公司或设计公司基本刚刚开始培养人才,而由于基本上也没有做到什么象样的项目,他们培养人的速度要远远慢于国内逆向工程领域。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这时,我们就必须有慧眼来发现一些潜在的苗子。
n 除了30个国际级人才,还要再有至少30个国内尖子人才,必须达到或超过同捷的水平。有可能吗?当然有。只是目前除了长安和比亚迪外,流落民间的资源根本没有公司在有意识地整合。前面讲到奇瑞在上海开了家设计公司世科嘉,它也没有很好地整合最优资源。国外设计公司限于生存压力,暂时没有能力整合优势资源。
n 最后,还要有30个一般性人才。整个研发中心初始规模应在100人左右。这样,就可以初步开展所谓的“立体研发模式”了。
n 第一人才肯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先是德,然后是才。有才无德的人,有时可用,但不可用作领导者或中流砥柱,否则,其害处也是与其才干相一致的。而德才兼备的第一人才是至宝,不可轻得,不可轻弃!肯定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机会。并且,有种现象,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不是你想求就能求到的,也不是你想推就能推掉的,有点宿命在里面,互相成全之命。
n 第一人才未必一定是最优秀的人才,但作为一个团队,肯定是一个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n 第一人才的领导者一定是一头狮子!它领导的队伍里可能有老虎、有绵羊,但团体作战时肯定是一群狮子!
n 第一人才肯定具有第一思维。什么是第一思维?争做第一,敢为天下先就是第一思维。看看奇瑞,他们可能在某些时候没有我们聪明,但是它确实具有第一思维!如果我们要争这个第一,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并且迎头痛击!为什么?请见下篇分解。
n 第一人才还肯定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团队,时势造英雄。
n 第一人才肯定是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技术、管理、市场和人文心理的复合型人才。任何单个方面,可能不如此方面的专家,而除却此专业方面,其它方面大大超过专家。而汽车工业,尤其需要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现实存在,其价值远远高于技术型人才。
n 第一人才的人生目标肯定不仅仅是金钱这么简单。第一人才也肯定是一个能够很好将理想和现实结合的人才。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
n 技术领导的定义,不是自己亲自做什么,而是知道怎么做,或者知道哪里能够做,谁能够做,这就是技术专家型领导的本质!事必亲躬的人只能说明,花了领导的钱雇了一个做事的优秀工程师。而一个人再优秀,也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必须有不同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必须有良好的运转机制。
n 第一人才肯定是创新型人才。他的解决方案往往出奇制胜。技术问题可能通过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可能通过政治问题解决,不一而足。
n 第一人才肯定有大量第一的经验,他的历史更多地与第一打交道。因此,第一成为他的一种思维习惯和生活态度。
n 拯救欧美供应商!为什么?已无需多说,中国汽车崛起他们是助力。
n 欧美供应商价格到位后,如果可以忍受的话,就忍耐一下,象奇瑞福田长安那样。波导做得太过中庸,所以只好用韩国。为什么?价格也是一种竞争障碍,把价格杀得太低,让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可以轻易占有这样的资源,相当于是使自己失去了竞争力。让不用欧美的公司永远不用,他们就永远在技术和质量方面略逊一筹。日积月累,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n 奇瑞在意大利建立都灵设计。长安江淮无实质内容,而奇瑞仍旧走战略联盟的老路。因为它确信,奇瑞如果能成功,必定有一大群成功的伙伴。难道是奇瑞没钱吗?绝对不是。奇瑞每年的投资不下于100亿,最可能在200亿左右。
n 第一人才未必总是第一个做某件事的人,但肯定是第一个把事情做得最好的!比如QQ,这是第一次把逆向工程做到极致的案例。从那开始,奇瑞开始转型正向设计。
n 奇瑞发动机。尹同跃自己也说,成也发动机,败也发动机。现在看来,怎么会失败呢?
n 近来大举采购欧洲全自动生产线,主要是主线。一反人工加夹具的模式,这个曾经被当作成功要素之一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