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猖獗的高考舞弊案层出不穷,舞弊就像高考的一个魔咒,无论为考题加了多少道密,都会被破解。去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猖獗到肆无忌惮的地步。而今年,又有媒体曝光:贵州松桃高考发生集体舞弊,同时,甘肃省靖远县也发现的使用高科技工具作弊事件。高考舞弊为何禁而不绝?
仔细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一是作弊也很科技,小抄与手机已经过时,“间谍工具”成为考场新货;二是里应外合,冠冕堂皇;三是案情多发生在山高皇帝 远的欠发达地区。
“间谍工具”走俏高考市场
科技的发展本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正是科技的发展助长了考场舞弊的进化,曾几何时手机的出现结束了小抄时代的存储问题,而手机被作为考场禁品的时候,更高科技的“间谍工具”及时出现。
无线纽扣摄像机、车载电源逆变器、无线视频收发器、对讲机、无线隐形耳机等设备让曾经的小抄和手机作弊方式显得无地自容。“仪器”的包装很文具、很考场。有的像块橡皮,有的看起来是手表,都能显示场外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的答案;无线耳机则像个小红豆粒,老师总不能揪着学生的耳朵进行检查吧。
老师下水,舞弊有了里应外合的条件
去年高考前后,一则不大不小的丑闻在扶余传开:扶余县第一中学两名教师因出售作弊器材而被抓捕。扶余仅有一中和三中两所高中,一中为省重点中学,规模较大。为师者,本该是站在舞弊对立面的,为何会狼狈为奸呢,最终的答案是“钱”—80万。
高三的老师,组织学生买仪器,像办培训班一样教学生作弊方法,获利80万。对于僻远地区清水衙门的老师来说,80万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足以让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变成披着羊皮的狼。买卖是个双方的问题,家长望子成龙愿意出钱,所以就使得合谋变得合情合理。
山高水远,除了高考无他径可走
随着近几年留学队伍的异军突起,高考的人数正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人民大学等这样的重点高校的国际本科,来继续自己的上升空间,高考是唯一出路的理念正在慢慢的被颠覆。
但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目前还停留在八九十所代的理念,高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这一理念不仅是家庭观念,甚至于对地方政府而言,也依然把高考列入政绩,有了这种思想和理念,就不难想像,老师为啥会成为出卖作弊器材始作俑者,监管为何会缺位有空可钻。
高考舞弊何时会销声匿迹,可能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也许等到高考不再是“龙门”的时候,舞弊自然会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