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之下,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政府土地供应的垄断、过度投资投机活动、银行系统过度融资,推动了中国房价不断攀升,高房价将居民长期积累财富及未来财富转移到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投机者手中,高房价扭曲了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削弱并限制了居民正常物质文化娱乐消费,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有损于国家金融安全与经济长期发展。
 

  不断攀升的房价


 

  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持续增长,且从2004年开始商品房销售均价的年增长率高达10%~15%,20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较上年略微下降,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达4,695元/平方米,较2008年全年销售均价增幅达23.5%。

  一般而言,国际通行的居民住房开支,应占家庭收入的20%~30%左右,房价收入比(一套家庭平均居住面积的住房价格与一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之比)则在3~6之间。当房价收入比高于10时,居民收入水平不足以负担高水平的房价。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平均为15倍,北京为23倍。在发达城市里,一套中型住宅动辄一二百万,二三百万元,房价高企不但使城市收入优越的企业白领、大学教授、机关干部等中产阶级买不起房,甚至连城市市长、部级官员也声称买不起房,至于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其购房安居更是成为越来越远的梦想。


 

  高房价成因分析


 

  成本推动——土地财政高主导的高房价

  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限制了土地供应方式。在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下,遵循价高者得地的交易规则,地价越高,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越多。据国土资源部数据,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总价款为15910.2亿元,同比增加63.4%。其中,招拍挂出让价款15098.亿元,同比增加66.5%。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13391.8亿元,占出让总价款的84.2%。北京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928亿元,其财政收入2027亿元,土地收入达到了财政收入的46%;杭州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预计1200亿元,其财政收入1019.43亿元,土地收入达到了财政收入的1.2倍;上海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达到了1043亿元,其财政收入2540亿元,土地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的41%。

  其次,房地产业税费高企。首先税收繁多,税收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十几种。据测算,房地产业税收占全中国总税收额的8%左右,扣除关税等特殊税种后,占一般工商税收额的比例高达15%左右。另外各种行政收费繁多,以北京为例,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与20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需要缴纳的各种费用多达20多种。

  2009年,深圳市地税部门共实现税收828亿元(不含契税),其税收额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总税收中,房地产业税收124.7亿元,增长34.2%。 2009年前11月,深圳市建筑业税收为58亿元,与同期房地产税收相加,总计约170亿元,已占同期总税额的22%以上。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深圳市地税部门减征二手房等交易各项税收15亿元。 如果不考虑暂时性减税因素,深圳房地产业总税收占总税额比重就更大。


 

  成本推动——过度投资

  由于中国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不足,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困难,大量的工商企业纷纷加入到房地产业。大量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携巨额资本投入到房地产业,从而不断推高土地价格,不断推高房价。

  2009年,各个城市“地王”频出,令人目瞪口呆。7月,长沙一块土地以92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土地公开出让市场上单宗土地的最高价。12月22日,被誉为“中国第一拍”的广州亚运城地块经过44次举牌,最终由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联合体以255亿元的天价夺得,创全国地王新纪录。12月底,上海新江湾城C6地块每平方米32484元的楼板价刷新全国纪录。2009年的中国楼市成了冒险家的乐园。

  据统计,136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以地产为主业的有16家,辅业包含房地产的则达80多家。保利集团、中远集团、华润集团、中海地产等纷纷争当地王,如保利2009年投资约460亿元拿地,在南京、成都等城市创造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