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之三)


 

 (本文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际货币评论》2010年第1期。该文全面系统阐述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诸多重大问题。全文近万字。此篇为全文第三部分)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之三)

  • 四、“超级特权”和超级利益: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的好处

  • 五、美国并不担心国际收支逆差

 

四、“超级特权”和超级利益: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的好处 

前面已述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的六大危害(若仔细分析,危害又岂止六项!)。一个简单的问题扑面而来:既然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如此有害,为何长期屹立不倒?为何世界各国要逆来顺受?原因很简单: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笔者多次引述亨利.罗斯(Henry Reuss)的著名论点(他长期担任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下属之国际汇率和支付委员会主席):“浮动汇率能够更好地为美国利益服务”。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康纳利的公开挑衅世人皆知:“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此乃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背后的利益本质。 

戴高乐将军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s)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其实早在1961年,法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者、国务活动家和戴高乐的经济顾问雅克.鲁夫(Jacques Rueff 1896-1976)就尖锐地剖析了美元霸权货币体系的经济后果:“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沦落为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2]”戴高乐和鲁夫所描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固定汇率体系。两位政治家没有预料到的是:1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直到2000年左右,经济学者才开始系统分析“超级特权”究竟是什么,才开始估算美元霸权体系给美国带来了多么大的利益。分析和计算“超级特权”,首先需要弄清美元霸权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给美国创造巨大利益之机制。我大致归纳出十大机制:[3] 

(1)近乎无限制发行美元以购买全球资源和商品。易言之,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出口“流动性服务”,全世界为此支付对价(拿资源和商品兑换美元储备)。仅美钞一项,全世界(美国以外)每年之需求就超过5000亿美元。(2)向全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以美元贬值方式间接“赖债”(让美国发行的国债和其他债券贬值)。(3)以美元信用购买各国产业和企业。(4)投资其他国家的高收益资产,却限制外国资本到美国控制企业和进行外商直接投资。(5)操纵美元与其他货币之汇率以赚取利差收益。(6)借助庞大美元债券市场的规模效益和“锁定效应”,吞噬外国政府累计的外汇储备。(7)世界各国美元资产绝大多数存放于美资银行,许多国家外汇储备及其投资委托美联储托管,从而有效降低美国的国际金融风险,大幅度增强各国对美国的依赖。(8)美国以自己的货币借债,完全不存在困扰其他国家的“货币错配”(Currency Mismatch)难题,要是其他国家经历2008年那样的金融海啸,早就破产,美国却安然无恙,伯南克可以任意发行美元救市。(9)美元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结算货币,企业不用承担汇率风险。(10)美元霸权地位确保美国完全掌控对国际金融规则的话语权和制定权(包括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 

美元霸权到底带来多大好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计算,重心集中在上述第四项,即美国可以投资外国的高收益资产,相反,外国资金投资美国的却是低收益资产。简言之,美国就是一个“巨无霸银行”或“巨无霸风险投资公司”,以低成本的负债(筹集资金)获得高收益资产,所以尽管美国对外负债规模远大于对外资产规模,却依然能够获得巨额净收入[4]

 Gourinchas 和Rey两位学者的估算最有名[5]。二人详尽计算了1952—2004年美国对外各项资产负债的收益率,结果相当惊人。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持有外国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是5.72%,外国持有美国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是3.61%,二者相差2.16个百分点。数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2.16个百分点的收益率差距,累积的利益当然是天文数字了。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两位学者将固定汇率时代和浮动汇率时代分开估算,充分显示浮动汇率体系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时期(1952—1973),美国持有外国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是4.04%,外国持有美国资产(即美国的对外负债)的平均收益率是3.78%,二者仅相差0.28个百分点。进入浮动汇率时期(1973—2004),两个收益率差距急剧放大。美国持有外国资产平均收益率上升到6.82%,外国持有美国资产平均收益率降低到3.50%,二者相差3.32个百分点。 

1976年,美国政府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向全世界推广浮动汇率,。 Gourinchas 和Rey以精确数字证明了浮动汇率的确给美国带来巨大利益。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持有的外国资产能够获得高收益、外国投资美国资产却只能获得低收益呢?(譬如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就是最典型的低收益资产。譬如1952-2004年,美国债市的平均收益率只有可怜的0.32%,还不如直接存钱到美国银行,收益率是1.2%)。相关解释很多:(1)美国投资海外的资金与外国投资美国的资金,“质量不同”,美国投资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附带着技术专利、管理诀窍,等等,理应获得高收益;(2)美国拥有高科技绝对优势,到海外投资往往都是占领了外国产业的高端,自然赢得高收益;(3)美国投资者或企业家比外国投资者或企业家“聪明”,能够发掘更优质的投资项目;(4)美国是全球金融中心和“投资天堂”,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政府)甘愿接受低收益,也要投资到美国市场。 

上述解释尽管各有道理,我却不完全同意。我以为美元霸权利益的主要来源,是美联储对全球货币汇率的操纵和美国政府的全球金融和投资政策。前面已经论述:美国的汇率政策则是推动全球货币和信用过剩的关键力量。

 

五、美国并不担心国际收支逆差 

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解决所谓的“全球失衡”。依照美国财政部的单方面定义,全球失衡主要就是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要纠正全球失衡或消除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现在的时髦词汇是Rebalancing),贸易顺差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石油输出国家)就要负主要责任。限制出口、鼓励进口、让汇率升值或浮动,则是主要手段,否则美国就要强征惩罚性关税。美国政经界有一个近乎公认的结论:要将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从目前约为GDP的7%下降到3%,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至少需要贬值(real effective depreciation of Dollar)20%左右。有些智库学者估计的贬值幅度甚至超过40%,他们以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美元大幅度贬值为例,说那时美国相对主要货币(主要是日元)贬值幅度超过40%,经常账户逆差确实大有好转,尽管后来还是恶化了。 

贬值幅度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真的担心经常账户逆差吗?如果是真担心,美国解决经常账户逆差其实易如反掌!如果不是真担心,那么,以“全球失衡”或经常账户逆差来说事儿,就可能是另有所图,是美国实施其全球经济战略的一个具体策略。仔细拜读美国学者围绕此问题的深入辩论,笔者的基本结论是:美国并不真担心其经常账户逆差。以“纠正全球失衡”来统领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乃是美国政府的基本策略或工具。 

简而言之,经常账户逆差的持续扩大,意味着对外净负债持续增加(要不断向外国人借钱)。对于一般国家而言,累积的外债如果超过偿还能力,就会有两大致命后果:一是整个国家破产,信用彻底崩溃;二是假若举借外债时有资产或股权抵押,那么本国众多产业的控制权就必须拱手让与外人。此乃历史上众多发展中国家一再上演之悲惨故事。然而,美国却不是“一般”国家。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持续扩大,绝对不意味着她所欠的外债会相应增加。易言之,美元霸权或美元本位制的特殊地位让美国可以“谈笑间,外债灰飞烟灭”! 

让我引用美国学者的计算结果:2001—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GDP之比从3%急升至7%(即从每年大约4000亿美元上升至10,000亿美元)。假若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维持币值不变或者没有其他“财富转移效应”(规模庞大之财富转移如何发生,是重大问题,容后详论),那么,美国对外净债务总量与GDP之比将上升至44%(2001年是21%)。然而,美国实际净债务总量与GDP之比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5百分点(从21%下降到16%)!从总量上看,2001-2006年期间,美国累计向全世界借债(通过出售国债和其他债券)3.209万亿美元,结果对外净负债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990亿美元!不仅3.209万亿美元的债务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反过来还多赚199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净赚3.408万亿美元(等于美国2006年GDP的四分之一)! 

长期来看亦是如此。1976—2006年,美国持续累积的经常账户逆差总额,本来会使美国对外负债净额与GDP之比达到44%,即欠外国人6.16万亿美元(美国对外总负债减去对外总资产的净值),实际对外净负债却只有GDP的16%,即只欠外国人2.24万亿美元,近4万亿美元债务灰飞烟灭(假若逐年累计计算“蒸发掉”的债务,总量还要大得多)。此种神秘的“财富大转移”,以2005年最为显著。当年美国对外借债7770亿美元,负债净额反而下降了2560亿美元,等于美国净赚1.033万亿美元![6] 

奇哉怪也!借钱可以不还,借钱越多欠债越少,借钱越多赚钱越多。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放大(与GDP之比越来越大),对外净负债却没有相应增加(与GDP之比反而越来越小),美国根本无需担心经常账户逆差。天下不仅有免费的午餐,而且是免费的盛宴!魔幻般财富大转移之“绝招” ,就是前面详细论述的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运行机制[7]

 


[1]有历史学者认为此番话乃是戴高乐的继任者吉斯卡尔.德斯坦所说(时任戴高乐的财政部长)。

[2] 参见 Chirstopher M. Meissner and Alan M. Taylor,  Losing Our Marbles in the New Century? The Great Rebalanc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NBER Working Paper, No. 12580.

[3] 与前述“大国定理”不完全相同。

[4] 参见Martin Wolf (2008), Fixing Global Financ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4

[5] 参见 Pieer-Olivier Gourinchas and Helene Rey, From World Banker to World Venture Capitalist: US External Adjustment and the Exorbitant Privilege, 载 Richard H. Clarida, eds. G7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 

[6]参见 Pieer-Olivier Gourinchas and Helene Rey, From World Banker to World Venture Capitalist: US External Adjustment and the Exorbitant Privilege, 载 Richard H. Clarida, eds. G7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 Martin Wolf (2008), Fixing Global Financ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4

[7] 有学者甚至根本否认美国存在经常账户和国际收支逆差。根据他们的计算,美国经常账户和国际收支账户不是逆差,而是顺差!参见Ricardo Hausmann and Federico Sturzenegger. “Global Imbalances or Bad Accounting?  The Missing Dark Matter in the Wealth of Na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CID Working Paper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