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要学会体验或创造某种反常的生活


洪烛谈艺录:我的诗经[续14]■ 洪烛

用诗歌表现生活的宁静,比表现其喧嚣要难得多。因为这种难得的宁静基本上是属于个人的、内心的、瞬间的。生活原本就不宁静或不可能彻底宁静,做一个诗人首先要学会体验或创造某种反常的生活,这多多少少能弥补广大读者对日常生活(世俗生活)的失望:原来生活不仅是物质的,也有其灵魂,而灵魂永远是宁静的!你发现并爱上了宁静,说明你也是有灵魂的。帕斯捷尔纳克曾赞美:“宁静,你是我所听到的最美的佳音。”茨维塔耶娃则介绍了营建宁静的技巧:“做与时代同步的人——意味着开创自己的时代,而不是反映它。即使要反映时代,也不是像镜子那样,而是像盾牌一样。”她所谓的盾牌肯定是用来抵御喧嚣的。

亲爱的哑巴:你的母语已经死了,你一出生就是孤儿。

作家有两种:天才式的或匠人式的。(推而广之,艺术家亦如此。)前者如卡夫卡,后者如博尔赫斯——但匠人的概念在博尔赫斯身上则由贬义变为褒义,他崇尚理性、知识与精确,并且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是巨匠:把技术变成了艺术!或者说,他艺术地运用着技术。当然,这后天性积累的一切,并不能完全遮掩住他训练的过程乃至学徒的出身。也无需遮掩:

由学徒而自我塑造为巨匠,这本身就是奇迹。与之相比,天才型艺术家创造奇迹凭借的似乎只是运气,而不是基本功、判断力、平衡技巧呀什么的。

虽然当代诗人已歧视或拒绝“抒情”,而倾向于叙述,但我仍然要强调:任何一首诗(不管风格如何)都属于抒情诗。区别仅仅在于抒发的方式。“反抒情”未必就真的是不抒情。正如若干年前的“反崇高”未必就不崇高。每一个诗人本质上都是抒情诗人。

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只有茨维塔耶娃面对大海写过大煞风景的诗句:“海是那般丑陋,岸是那般龌龊……”而其他诗人基本上都在大唱赞美诗。包括普希金,都曾经如宫廷诗人一般谦卑地为大海歌功颂德(“自由的元素”什么的)。只有茨维塔耶娃勇敢地反其道而行之。她在致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强调:“我不爱大海。我无法爱。”这等于公开宣布了对大海的反叛,“如同我恨一切权力,大海是一种专政——大山才是神灵。”但我想,大海如果有知觉的话,也会欣赏这样的叛徒(至少会刮目相看),因为正是她,而不是别的诗人(那些在强权与暴力面前臣服的诗人),最忠实地继承了大海羁傲不驯的血统。茨维塔耶娃对大海有一种逆反心理,这反而证明了她才真正是“海的女儿”(哪怕是私生女)

你把自己当作一个影子,就能萌发真实的思想。因为肉体是思想的绝缘体。影子反而可以带电。活跃的脑细胞,使星空进入你的体内。你走在人群里,小心绕行,以免别人发现你的虚无。

写作必须有起码的难度。无难度的写作则无法给别人的阅读带来惊喜。你必须给自己设置更高的标准,以避免写作成为一件过于轻松的事情。正是这种难度,挑逗起你的好胜心与征服欲。一旦放弃,则意味着向平庸看齐。

回忆录居然也可以虚构!说明你首先虚拟了一个撰写这部回忆录的人。他的生活是你想像出来的。你以此来掩饰自己真实的经历。你是一个藏得很深的人,甚至在回忆的时候也使用了替身。出乎你预料的是:伪回忆录居然可以赢得更多的读者!而你也领取到本不该属于你的鲜花与掌声。

你掌握了最佳的阅读方式:把一根曲线拉直!其实它原本就是直的,只不过作家本人把它故意拉弯了。

为了寻找事物的根,你不断地挖掘,你置身于越来越深的土坑里。这地狱的缩影,是你用铁锹制造的艺术品。不,真正的艺术品是深坑一侧越堆越高的新挖出来的泥土,它使你以及你所从事的劳动变得渺小……

忏悔录里的泪水都是伪造出来的。仅仅是为了增强说服力。事实上只有铁石心肠的人才会以忏悔的形式做秀。

他的作品不仅对传统的写作方式是一种颠覆,而且有更大的野心:改变读者们的阅读方式。要想身临其境地进入他的房间,必须按他的要求配一把特殊的钥匙;否则就会被拒之门外。有难度的写作带来了有难度的阅读。毕竟,文学不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是反偶像的偶像。反偶像,恰恰是他成为偶像的捷径。毕竟,在这个时代,靠对旧的偶像的尊敬与崇拜,很难成为新的偶像。座无虚席的殿堂里,他颠覆某个偶像肯定是为了跟那个死人争座位。惟一的遗憾是:被他严厉批判的人已无法站起来替自身辩解。

做一个长寿的诗人吧,如果你对自己的艺术生命负责的话。歌德就是这样的老寿星,他在前半生写下《少年维持之烦恼》,又在后半生完成了纪念碑式的《浮士德》。他直到八十岁,还会爱上十八岁的少女,激情从来不曾离开过他。相反,某些自杀或短命的诗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仅仅是生命的一半,他们带走了本可以写出的更为成熟的作品……

小说家可以是浮噪的,诗人则需要营造内心的安静,就像端着一杯水行走,无论速度如何,都小心地不使水溅洒出来。那是他尽可能保持平衡的心情。

你不是天生的哑巴,你只是患了失语症。你本来有一副金嗓子,如今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偶尔翻检早年的诗稿,真怀疑它们是另一个人写下的。这就是所谓的枯竭吧,你如同一口干渴的泉眼,虽然还存在着,但已经是灵感的遗址了。在这一点上,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见得比那些死气沉沉的废墟好到哪里。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当周围的写作者纷纷追求另类,似乎只剩下我在原地踏步,我忽然发现,自己反而成了另类中的另类,或真正的另类。

一首好诗的写作或阅读与性高潮相似。如果达不到的话,就不能算是一首好诗。它必须带给我最精采的一秒钟:全身心获得短暂而强烈的解放。它把你从世俗的十字架上解了下来,它打破的是心灵的麻木。

宝石的颜色无关紧要,只要它真的是宝石。比颜色更符合其称号的,是它的质地。即使一个盲人,也能触摸到宝石所蕴含的妙不可言的真理。同样,诗歌的风格无关紧要,只要它真是一首好诗。你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却又说不出它究竟好在哪里。

火车通向哪里,牧歌就在哪里消失。它改变了我们听觉中的世界。

一本书里作者的自序,就像请不起厨师而亲自张罗的一顿家宴。不管做得滋味如何,主人毕竟还是好客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