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误读了“平等”


    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很多价值观,其中就有“平等”。对于这个前所未有的新观念,国人自然从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加以理解,无奈中国古代只有等级,并无平等,人和人天生不平等,所以很难正确理解“平等”观念。

    不过,中国的文化背景中虽然没有“平等”的观念,但有平均,平均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多穷都不怕,只要大家一样穷,社会依然和谐。

    从辛亥革命以来,皇帝被打倒了,贵族被清算了,等级制度逐渐扔到了历史的垃圾堆,大家追求平等,人人都穿呢子大衣,直到穿臭为止;人人都穿西服,直到穿成低俗为止。你买120米的房子,我买150米的房子;你买汽车,我也买汽车,不管有没有这个财力,结果越追求“平等”,越感叹不平等,心态越浮躁,怨气冲天,牢骚满腹,说到底是拿“平均”当成了“平等”。

    其实,“平均”是“平等”的大敌。平等绝不意味着人人都挣一样多的钱,住一样的大房子,要是那样的话,才是最大的不平等。试想,人和人的能力天生不同,要是让比尔盖茨也像本老汉那样每月挣几千块钱,你说平等不平等?

    我想,平等主要是个政治性的概念,强调的是政治权利的平等,比如在法律层面上,不管是总统还是公民,一样遵守交通规则,一样畏法、守法。平等的社会里也有流浪汉,毕竟每个人的机遇、能力、努力程度不同。

    在近代中国,被误读更厉害的的观念是“自由”,但写博文这玩意费力不讨好,留着以后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