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


 

  王灵芝作品《红拂女》

 

李炜光

   李靖,唐代开国元勋,所谓“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这话用在李靖身上最合适了。唐初,文武兼备的人物并不多,要是排队的话,最先提到的名字肯定是李靖,这是一个智慧、胆略都极为出色的人物,也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据说他年轻时就很有志向,历代兵书阵法熟烂于心。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的一员大将,常跟这位外甥一起谈论为将之道,每每为外甥的一番雄论所折服,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也。”刚才提到的杨素,虽然开始的时候不大瞧得上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在跟李靖一番交谈之后,抚摸着自己的座椅说:“卿终当坐此”。杨素身居高位,不会轻易地当面给别人以这样高的评价,可见李靖不仅在军事韬略上表现超群,而且肯定其口才也十分了得。

   李靖本名李药师,也有说他的字叫药师。史书上说他“姿貌瑰伟”,很是漂亮、魁梧,“帅哥”也。他的祖父李崇义,后魏时任殷州刺史。他的父亲李诠,曾任隋朝赵郡太守。所以说起来,李靖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只是级别并不算很高。李靖本人,名气可就大多了。古代的传奇小说上经常出现李靖的名字。《虬髯客传》、《说唐》、《西游记》里面,把他描写成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金丹救命,飞剑杀人,每当李世民等人遇到危险,总是李靖在关键时刻从天而降,大显神通。还有一种说法,《封神演义》里的托塔天王李靖,那位殷商时代驻守陈塘关的总兵,就是他。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曾邀卫国公李靖、英公徐勣加盟共谋大事,被李靖等婉言谢绝。《隋唐嘉话》中说:“帝以是珍二人”。李世民并未因此怪罪李靖和徐勣,反而在事成之后更加信任、重用这两个当初不愿意介入他们兄弟之间纠纷的人,其中的原因不难猜到,一是他们具有非凡的才华,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不能不用;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李世民起家的过程中,他们曾给予他巨大的、不可或缺的帮助,而且这种帮助在玄武门政变之前仍在继续。特别是李靖,是李世民非常器重的人物。李靖是个帅才,文治武功超群,而且据说在财力上曾给李世民以鼎立相助。这个人对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玄武门事变,没有李靖也能办成,但将来他当上皇帝、治理和保卫未来的天下,没有李靖却不成。对此李世民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李靖鼎立支持李世民,智慧、才华方面的因素好理解,怎么还有能力提供财力上的支援?史书上说他刚步入“江湖”的时候不过是一介“布衣”,虽说不至于贫困潦倒,但也决称不上一个富翁,怎么不过几年功夫就发了大财?――须知养兵、打仗是最花费钱财的,仨瓜俩子儿的铜钱儿没大用处,那么,他的巨额财富是从何而来的?这里另有一段隐情,跟他的夫人有直接的关系。

   按照野史上的说法,李靖的夫人姓张,名字叫红拂。在他奋力打拼事业、成就功名的整个过程中,这位红颜知己一直忠实地跟随着他,帮助、支持着他,有时候甚至是指点着他。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是红拂与他共度难关,躲过了灾难的降临,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可以说,没有红拂,就没有他李靖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就像李世民不能没有李靖一样,李靖也不能没有红拂。李靖和红拂的故事,不仅在唐朝,也被后世传为佳话,是中国式模范夫妻的代表人物。

   晚唐人杜光庭在其传奇作品《虬髯客传》中讲述了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隋炀帝南下江都,命司空杨素留守西京,执掌朝廷大权,“无出其右者”,官儿做大了自然架子也大,对大臣们常“倨傲无礼”――态度非常傲慢,旁人对此无可奈何,谁也不敢说什么。李靖时为无名之辈,一天,他以身穿布衣,参见杨素。古人常以穿衣戴帽为标准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史书上说,“素踞床而见”――哪儿来的布衣小子?能见见他就很给面子了。李靖见他这幅模样,很不以为然,进去后先给他行了个礼――礼数先到了,然后就开始批评他:“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杨素听他这番话受到触动,马上站起身,“敛容谢之”。

   旧时官场中,下级官吏也有一定的尊严,希望能得到上级或有权势者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要求平等的意识。古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李鸿章久居显要,一次,某县令觐见,行半跪礼。李鸿章拈须仿若未见其人。双方坐定,李问来人何事求见,那县令说,听说中堂近日患目疾,特来看望。李鸿章嗤其说:荒谬。那县令说,刚才下官向中堂行礼,而中堂视而不见,恐怕目疾已深。李鸿章一听,马上肃然起敬,举手谢过。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旧时的官场。

   李靖在会见杨素的过程中,杨素身边环绕着妓妾数名,在一旁侍立,内有一执红拂者,“有殊色”――非常漂亮,站在一旁细细地打量李靖。当李靖跟杨素说完话告辞离去,她随后跟了出来,随手拉过一名小吏,手指李靖的背影跟他说――实际上是命令他:“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李靖“具以对”。那妓妾听罢小吏的转述,默诵了一遍以后方才转身回到屋里。她就是红拂,当时是隋朝大臣杨素的家妓。

   什么是“家妓”呢?王书奴先生在《中国娼妓史》中的定义是,家妓就是富人畜养在家庭中的妓女,而不是坊曲中的妓女。《晋书·谢安传》上说,西晋的谢安“在东山畜妓。每出游,必以女妓从。”这里说的女妓,就是“家妓”。家妓的地位比“妾”要低,但又比“婢”即侍女为高。按照《世说新语》的说法,家妓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升为妾。这个故事里要注意,红拂是家妓而不是婢女。

   当晚李靖回到旅舍,很累了,一觉睡至五更初。睡得正香,“忽闻叩门而声低者”,李靖起身打开门向外探视,见一紫衣纱帽人,“杖一囊”――手持行囊,立于门外。李靖凝神细瞧,无奈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便问道:“是谁?”那人答:“杨家红拂妓也。”李靖也闹不清楚红拂何许人也,也就让她进来。来人闪身进屋,促李靖闭门,解紫衣,脱皂帽,长发飘落,竟是一位绝世佳人,微弱的月光之下,显得楚楚动人。

   李靖大为惊异,只见那美人问:“公可识妾否?”李靖审视良久,说了“你是杨家……?”那丽人嫣然答道:“正是,杨家执拂妓。”趋前向李靖便拜,李急忙答礼,“再叩来意”――又问:“这半夜三更的您到我这儿来有什么事情么?”红拂说:妾侍杨司空已很久了,“阅天下之人多矣”,“今得见公,姿表绝伦”,天下没有谁能比得上先生您的,“故来相就”――所以我来投奔先生。李靖听后不禁变色,说:“杨司空权重京师,倘被闻知,岂不惹祸?”这么大的事儿,司空知道了如何是好?岂不闯下大祸?红拂非常沉着地答道:“彼尸居余气(杨素老了,行尸走肉一般),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彼亦不甚追也”――先生不必担忧,我已思虑周详,不会出什么差错的。李靖又问其姓,曰“张”,再问其在兄弟姐妹中的伯仲之次,曰“最长”,就是排行老大的意思。

   李靖显然是半天没回过神儿来,他忙邀红拂坐下,屋子很小,距离很近,双方的呼吸都感觉得到。油灯下,李靖细观红拂的肌肤仪状、言辞气语,“吐属俊雅,眉黛风流”,不禁暗自叹道――不俗啊!“真天人也!”又想起这么个绝代佳人,半夜三更不避危险投奔自己而来,不由心中生出爱慕之意。初遇这么大的事儿,又是面对着这么一位美人,不免有点忐忑不安。他站起身,开门向外张望,“窥户者无停履”――没见有人跟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回身坐下,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说什么好。不过李靖从来是敢作敢当之人,略微思考一下,便作出了影响他一生中的一个重大的决定:与红拂结为伉俪。他当时是怎么向红拂求爱的,红拂是怎么脉脉含情答应他的,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但当时这些事肯定是发生了。两人就在这个难忘的深夜,深巷旅舍之中,成就了百年之好――具体细节咱就不描述了。

   小夫妻恩恩爱爱地过了几日,一时却忘了眼前的凶险,一天,忽“闻杨府追讨之声”,李靖恐夜长梦多,于是“雄服乘马”,携新婚妻子红拂,双双同归太原。

红拂的名字很美,颇富诗意,其实这并不是她的本名,仅是其身份的标示。在杨府,人们常见到这个妙龄女郎手执红拂立于主人之侧,姿态美妙动人,便呼其“红拂”,谁也不知道她的真名是什么。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身份低下、连名字都没有的侍女,日后竟成了卫国公李靖的一品诰命夫人。两唐书和其他正史对李靖夫人的描写都比较模糊,惟在杂文传奇之类的笔下,红拂的故事才变得生动起来。野史的可信度有多高,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但却也难以全盘否定这个动人故事的真实性。红拂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题写墓志铭,大臣魏征亦题写了铭文,可谓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享尽哀荣,这一切,都缘于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红拂那勇敢的一逃。

   我们接着说红拂和李靖的故事。自那日逃往逃出西京,他俩一路相依相伴,倒也无事。一日,夜宿灵石旅邸,一大早,李靖勤快得很――拎了一桶水,到马厩去刷马。“炉中烹肉且熟”,红拂“发长委地”,站在窗前梳妆。事情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一个大汉,中等个儿头,“赤髯如虬”,骑着一跛腿毛驴而来,一眼就看到了美貌动人心魄的红拂。这人拴好驴,走到红拂梳头的窗前,大模大样地躺下来,看着红拂梳头,非常欣赏的样子。一旁的李靖那刷马呢,见此情景不禁怒从心头起,恶自胆边生――小子,看谁那?活腻了?走过来就要动手。红拂见状忙掩身对李靖摇手,示意他不要动怒,意思是我来跟他说话。

   红拂匆匆梳毕,走到那人面前,问其姓,那人卧而答之:“姓张。”红拂答道:“妾亦姓张,合是妹。”趋前向那人施礼,妾在当时是女子的自称。红拂又问道:“兄长在家排行第几?”那位“张郎”答曰:“行三,那么,妹妹排第几?”“最长”――在家排老大的意思。那人见红拂非常尊重他,又跟他排行,不禁大喜,说道:“今日幸逢一位小妹。”红拂这才回首招呼李靖:“李郎,快快过来见过三兄”。李靖走过来施礼,那人回拜。此时肉也熟了,香气四溢。髯虬客问煮何肉,红拂答曰:“羊肉,计已熟矣。”,髯虬客说:“我也饿了”。李靖忙出去买了趟胡饼,“靖出市胡饼”。胡饼,是胡族商客带进中原的,味道香美,很受唐朝人欢迎,街市上随处有卖。很快,饼买来,酒摆上来,三人环坐共饮。

   席间,虬髯客对李靖说:观李郎并非富家公子,“何以得致异人?”――何以得到如此佳丽?李靖原是坦诚之人,于是把事情的原委一一相告,虬髯客说:好。那么,“今将何之?”李靖答曰:“将避地太原。”虬髯客又说:如今太原出了一位奇人,李郎听说过吗?李靖说,是有这么个人,与我同姓,名世民,年仅二十,龙表风姿,人皆称真人也。虬髯客说:“是了。李郎可俾我一见?”李靖答:“有友人刘文静与他友善,靖当托文静作一介绍。但兄何故定要一见?”虬髯客道:“太原现有奇气,想应当在此人身上,吾将访之”――所以我也要到太原去探访,只是眼下还有些琐事要办,不便和你们同去。这样吧,你们先去,我们约好在太原相聚。李郎可于这一天的日出时分,在汾阳桥等我。李靖点头答应。双方告别,虬髯客还是骑他那只跛腿驴,急驰而去。

   李靖、红拂到太原后,如约在汾阳桥等候虬髯客,相见大喜,然后二人一同前往李靖的朋友刘文静家。虬髯客称自己擅长相术,愿为李公子相面。刘文静便差人邀李世民前来。谁知一见之下,虬髯客见到李世民后大惊失色,对李靖密语道:“世民,真天子矣!”――我的看法不会错,不过,还得请一位道长再来看看。《虬髯客传》说他“废然而返”,很失落的样子。

   几天后,虬髯客带来一位道长,与李靖一起又去了刘文静家。这次是刘文静邀道长下棋,邀李世民前来观棋。一会儿世民来到,向众人施礼,长揖而坐,潇洒非常。道士见到世民,面色惨然,弃棋对刘文静说:此局全输矣。说完,起身告辞。

   此时杨素已死,虬髯客与李靖夫妇相约在长安再次相见,把他们邀请到自己家里,令其妻出见,又喝了许多酒。在这次会面中,虬髯客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自己多年来积蓄的钱财、住宅,还有许多仆人,全数赠给了李靖夫妇,然后对李靖说:我本想在此建功立业,但现在情况有变,英主已经出现,我不应留在这里。总在三五年内,天下就会太平。世民有奇才,日后必位极人臣。小妹眼力非凡,得配君子,我心甚慰。我的这些家产、奴仆,“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十年后,东南数千里外,如有消息传来,就是我建功立业之时。你们客撒酒相贺。然后,与其妻戎服跃马,一奴从之,飘然而去。

   从此。长安城内多了一个富豪之家,李靖夫妇,倾其所有资助李世民,终成大业,定国平天下。

   唐贞观十年,李靖此时已是唐朝的宰相,任右仆射平章事。一日,南方有使者向朝廷奏报:有个海外客,领十万甲兵,千艘战船,攻入扶余国,杀扶余国王自立,现国已大定。李靖知晓,这是髯虬客功业建成,马上回去告诉红拂,夫妻二人,并肩肃立,往地上撒酒,向遥远的东南方向拜贺。

   此事不见于正史,记于唐朝的野史-笔记小说中。应该说,官修正史往往有太多的粉饰,令人感觉不真实,而且缺乏人物个性的描写和历史活动的细节,倒不如野史、笔记等更能透露出些许历史的真相和人物活动、具体情节的可感性。哪怕所记只是历史的一枝片叶,我们也能从这一斑中窥见全豹。谢国桢先生就曾说过,笔记不只是史籍的补充,而且是史书的校准器。这是史家的经验之谈。

   这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侠义故事。李靖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红拂的大胆奔放、独具慧眼,虬髯客的侠肝义胆,仗义疏财,都跃然纸上。三个萍水相逢之人,能肝胆相照,遗世独立,虽无“结义”之名,却有“结义”之实。世人因此把他们三个人称为“风尘三侠”。

   这更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应该说,唐朝社会还是比较开放的,妇女的活动范围也相对要宽泛一些,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这从唐及唐朝以前的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来,从那个时代女性比较开放的,甚至带有一点西方色彩的服装、从她们跟异性之间比较开放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唐朝人的爱情生活应该是比较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出现在唐朝,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也出现在唐朝,决不是偶然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景况。而宋以后,由于程朱理学思想的作用,对女性的禁锢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爱情生活,甚至对男女关系的态度,都变得越来越拘谨,越来越无味。中国妇女裹脚,实际上主要就是从宋代开始的。有一种说法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发明”,但一般认为还是宋代程朱理学“大师”门的“杰作”。一旦女性被定格在“三寸金莲”上,自然就只能“大门不迈”、“养在深闺”,摇摇摆摆,弱不禁风,想迈也“迈”不出来了,像红拂夜奔这样的浪漫故事也就很难再发生了。

   有人说红拂和李靖之间的关系谈不上爱情,红拂看上了李靖的才华和远大前程,李靖见其美貌而纳之,互相利用而已。此说值得商榷。李靖长身玉立,相貌堂堂,史书上称其为“”而且满腹经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尤其是李靖对杨素的那一顿的“批评”,是当着她们这些妓妾进行的,很让人丢面子的啊,但李靖毫不顾忌,不怕得罪杨素,而他本来是有求于人家杨素的,结果一进门先把主人给“训”了一顿。有话就说,直来直去,勇敢执着,非常人所能做到。她马上意识到,自己遇上了一个非凡的男子,由惊讶产生敬重,由敬重产生爱意,顺理成章。这么英俊漂亮、才华横溢的“帅哥”出现在眼前,红拂怎么可能不动心?美女爱英雄,天经地义。或许她早就在给自己物色着这样的“白马王子”了,而杨府显赫的地位给她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年轻的李靖突然出现在面前时,她马上认定这位胸怀大志、英俊潇洒的“帅哥”就是自己的意中人。出现这一天她已等了许久,一旦遇上倾心之人,生性自由奔放、有着些许男孩性格的她岂有轻易放过之理?接下来的一连串行动:托人询问李靖的出身功名、行踪住址,然后人不知鬼不觉地收拾行囊,女扮男装,择夜半时分,悄悄溜出后门――估计走的是后门,穿过黑漆漆的街道,找到那家旅舍后毫不犹豫地上前扣门,坦率地向李靖表明来意,最后又与李靖携手浪迹天涯,多么机智,多么大胆,多么浪漫的一个爱情故事!

   女子私奔追求爱情在现代社会已极为鲜见,即使出现社会上多数人也都能理解,但在那样的社会里,对爱情的追求却需要极大的勇气,是个很冒险的事。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另一个著名的“私奔事件”,就是就是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同是私奔,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卓文君是孀居的富家小姐,她私奔不过是拂了父母之意,令作爹娘的面子上不大好看而已,断无性命之忧,而红拂是官宦豪门的家妓,私奔而出,全无退路,一旦被发现,抓回去恐怕性命难保。红拂逃出“牢笼”,化妆成男人,披星戴月,寻找自己的心上人,然后面对着他大胆示爱,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是现代社会的女孩子,要想这么做也得有点勇气,何况在1000多年以前?所幸的是,她没看错人,李靖对她始终如一,即使日后显贵了也没有广纳姬妾,背叛红拂。而卓文君选中的如意郎君司马相如,富贵之后却突然变心,移情别恋,差点把她抛弃,在这一点上,卓文君可就没有红拂这样的幸运了。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作《五美吟》有一首咏的就是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多情公子人笑痴,非是红拂谁能识?相识原在相逢前,姣躯羁縻芳心炽。”可以理解为是曹雪芹借此表达对红拂敢于冲破禁锢、大胆追求爱情的一种赞誉。

   从李靖这一头来说,也不能认为他只是看中了红拂的相貌,那岂不是把李靖简单地看成了一个好色之徒?他事先并不认识红拂,在跟杨素谈话时他也不一定注意到身旁有个漂亮的女子在暗暗观察他,即使注意到他也决不会想到这个女子会爱上他,所以红拂的到来他肯定非常意外和惊讶,但也因此而感动。一个的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深夜投奔于她,又是如此的美丽,好像天上突然降下一个仙女,如花似玉,他本人又是个伟岸飘逸的男子,一个典型的“帅哥”,你让他如何不动心?在这样的天生尤物面前不动心那才是有病。更重要的是,他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位姑娘不仅美丽动人,更具有过人的见识、非凡的气质和胆略,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和谐地统一,强烈地吸引着他。李靖不愧是个伟大的战略家,观察、选择爱人的才能也不一般。他对红拂主动投怀送抱没有丝毫轻蔑的意思,而是立即引为红颜知己,马上作出决断,娶此女为妻,即使为此承担巨大风险!这才是男子汉的气质和风度。事实证明,李靖的选择的正确的。终其一生,李靖一直敬重红拂,没有辜负爱妻的一片真情,李靖后来厌倦了官场生活,赋闲在家,常偕红拂漫游四方,钟情于山水之间,与红拂相伴到老,确是当时的一段佳话。

   还有个“第三者”――虬髯客,这亦是一条好汉,对美丽非凡的红拂不可能不动心,可惜,他是个“迟到者”。但当他知道红拂与李靖的关系后,马上收敛了自己开始那种放浪无形的态度,转而以兄妹待之。他的胸襟是开阔的,把爱藏在心底而不露。人们难以理解为何虬髯客如此厚爱李靖夫妇,把巨额资产拱手送给他们,实际上,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红拂女的爱的表示,是一种埋在心底的爱的倾诉,当然,也是一种无奈。虬髯客对李靖、李世民的帮助,起因于对红拂的爱。他的出发点,显然是为了让尚处在平庸生活状态的红拂能生活得幸福一些。没有红拂,这笔资产无论如何是到不了李靖手里的。所以,“风尘三侠”中要问最喜欢谁,我喜欢虬髯客,这才是伟丈夫,第一流的情种,一个慷慨、悲凉的江湖大侠。

   历史上确有李靖这个人,红拂、虬髯客都没进正史,难以确认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但同样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没有其人其事。我们不妨设想这是三个真实的人物,他们之间如果真的能够风云际会,演出如此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来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我倒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写于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