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平实,所以高尚


因为平实,所以高尚
——俞可平文章《高尚是一种力量》读后随想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纪念胡耀邦同志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引得社会各界广泛的瞩目与共鸣。先前,笔者撰写了《深情之回忆,真切之感怀》一文,以表达自己对于温总理文章读后的感动。
近日,俞可平先生在《学习时报》发表了名为《高尚是一种力量》(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75631)的署名文章,将耀邦同志的工作引申到一种高尚的境界。读来又有些新的想法,述之于下。
 
其一,我以为在温总理的回忆文章里,其所描写的,都是一些看似平实的细小情节;但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细节的回忆和描述,令我们感受到耀邦同志当时作为党的总书记工作作风的务实与严谨——而这种务实与严谨,正是普通民众所最能感受的一种来自于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所特有的朴实。但是这些细节在俞可平的文章里,则被拔高到一种需要我们仰视才能够“看得到”的高尚,我以为似乎超出了温总理文章所欲表露的深意及原旨。俞文认为,“耀邦同志的这种态度和作风,意义更在于他心中始终把人民的疾苦摆在首位,在他身上闪现着一位人民政治家的风采。”而我则以为,耀邦同志“重视调查研究,也要求大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的工作作风,于今说来,其更显要的意义所在,正在于耀邦同志所注重的求实与细致——因为这种原本作为一个官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工作态度,正是至今为止我们的干部所最欠缺的!与其将这样的一种工作作风拔高到一种高尚的层面,我想宁可将其置于一种普通民众可望又可及的平实层面,意义更甚。
 
其二,从国家发展的历史看,我丝毫不否认耀邦同志作为一名曾经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于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奉献和建立的功勋。但是,从耀邦同志的身上,我们后人所能感受得更为之深的,却并不在于他的伟大、他的高尚,而正在于他平凡、朴实的工作细节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我们一提起耀邦同志“大都会肃然起敬”,正在于他的平实与认真,是一种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见、认识得到的务实细致,而并非需我们仰望才能“看见”的伟岸或高尚。耀邦同志当初为我们广大民众普遍称誉、并至今为我们深切怀念,我想并非是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所能显现出的伟大或高尚,而恰恰是缘于耀邦同志所具有的那样一种平实与认真。也正如俞文所说的:我们从耀邦同志的身上,看不到一般以为作为一名政治家所持有的“城府”和“权谋”,而是“浑身清澈透明,一目了然”,“说话直白,处世简单。”耀邦同志的为人称道,也正在于他率真、坦诚、宽容的品行与秉性。
 
其三,耀邦同志的工作作风,也时时体现在它一贯秉持的民主精神。诚如俞文所述:“一个民主的领导人,不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使国家的政策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而且很重要的是,要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一员,善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绝不搞个人崇拜,绝不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绝不在权力与真理之间划上等号。”而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民主建设经历了何等的蹉跎与艰辛!想必这也是我们广大普通民众至今对耀邦同志不忍割舍的缘由所在吧。
如果将耀邦同志的行为与品格归结于一种人格的高尚,那我想,那一种高尚,并非全来自于我们对于一名高级领导人的敬畏与仰视,却反而更在于耀邦同志以其一贯的朴实所体现出来的对于自身工作的责任之恪守。
其实作为民众百姓,我们并不会奢望那些高级官员能以多少程度的“高尚”来给予我们普通群众多少“厚爱”,我们仅仅期望着,我们的每一名干部、官员,每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够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履行好人民群众赋予他们的权利与职责。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多消除一些虚荣与形式,多摒弃掉一些骄躁与浮夸,将自己的心真切地贴近于社会民众之所愿,我们就没有更多的奢望了!
 
总之,耀邦同志的令人尊敬,在于他的务实与诚恳,而并非在于其如何地惊天动地式的伟岸。因此,耀邦同志之高尚,正在于他的平实与平凡。
而我们今天对于耀邦同志的思念与称赞,也并不是仍寄希望于某个个人的独特人格,更在于能有一种好的制度,能促使更多的官员(领导干部)能如耀邦同志那样真正做到为民所想、恪尽职责,将务实的作风,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
 
 
                                蓝 山   201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