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走 江 湖
曾学锦
本以为,自己会去鹤鸣山修身去了,不料,命运再次将自己拽回了江湖。
按时髦的说法,自己是很想去“闭关”一回的。去静静的观一下自己,理理自己的思想,动笔去写写已定下题目的书《中国战略的思考》。看来,命中注定还得炼一回。
事情是从小灵通突然接到的一个电话开始的。来电话的是成都大陆集团的马总,称他们在成都附近有一个6000亩的项目要发展,经业内一个朋友推荐,想请王志纲工作室,看能否去做些交流。于是,我相约第二周的星期一上午。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另一件事情。一个要好的朋友提到了叁柒公司的陈总,称他们其实发展得相当好,真实的实力应在成都代理业内处一流,但很少在业内露面,陈总也少有与业内交流,只是现在也遇到了管理的瓶颈。还有就是,当初2007年,我离开世家时,陈总是有意请我去做老总的,只是人已回了工作室,就没提起。
于是,我心生一念,与朋友商量可否约陈总一聊。既然自己已立志著书,并将成为企业的“调御大夫”作为自己的志向去发展,何不相互探讨一下在管理上的见解。对方既然曾经有心,自己就应惜善因、珍善缘,更何况我与陈总在其在中海时就相识,中间还有一次为中粮项目竞标的“PK”,只是那次他是赢者。结果,我们约在了第二周周一的下午。对此次见面的缘由,相信陈总是不知的。
未料,去了大陆公司后,方知推荐者正是陈总。叁柒公司与大陆集团是战略合作关系,涉及超大项目的前期策划,陈总的意见除了王志纲工作室,别的机构就没必要了。与陈总相识近10年,此次的见面还可谓真的有缘。
自然,接下来的交流是相谈甚欢,陈总现阶段在管理上的所有困惑,在我看来似乎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我系统的谈了我对管理的见解和感受后,陈总提出了可否合作的看法。
之后的交流长达数月。毕竟叁柒公司已有了8年的发展历程,企业也成功的实现了可观的原始积累。究竟企业是依然保持原有的状态,低调而又不失高效的发展,还是拉开架势,在追求企业品牌的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陈总一直以来萦绕于心的两难。期间也做过努力的尝试,但并不理想。我的出现,又点燃了陈总追求“高举高打”的念头。但毕竟是企业一次涉及战略层面的转型。
在我看来,叁柒公司一路走过的路程都是挺准的。在企业原创时期,追求名利双收往往会挺危险,搞不好,就会“江山易主”。而一旦有了务实的功底,企业也很好的解决了原始积累,企业回头的上台阶其实是挺容易的,“衣食足,而礼仪新”是自然的道理。没有一种淡定的气质,品牌的塑造也会别扭。而企业已经形成的高效益的模式,也更是企业值得骄傲的事情,代表了叁柒公司以来至开发商的人才组成的团队被市场的认可,所蕴含的独特价值。有了这种扎实的务实的功底,企业上台阶,应不难。
想清楚以后,陈总立即就有了迅速的行为。在仁和春天西二环近500平米的写字楼立即就租了下来;为了打造一个全新的“不动产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机构”,一个包含被国际品牌酒店认可的专业酒店市场研究公司,一个集商业的策划、招商、管理为一体的商业管理公司的收购也已完成;一个围绕不动产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筹建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而更具代表性的,一个位于成都核心地段,成都代理行业即将第一个拥有的企业总部大楼也已落子。陈总这种迅速而又果决的行为,确实让人欣慰和欣赏。作为一个文人气质较重的自己,是自叹不如的。
最后的纠结,是我如何介入的问题。从骨子里,自己实在是不想以全职的方式工作了,做顾问是我最希望同时也认为最合适的,但陈总希望我出任全职的总经理。最后,陈总开出了让我觉得确实无法回绝的条件:条件我提,内容我选,工作方式由我。
还能说什么呢?就再做一把吧,至少自己也需要一个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案例去拿得出手。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