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4月,全国各地陆续传来楼盘热销的信息,2010年仅仅经历才几个月,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似乎要把今年的涨幅提前消化完,开盘即清盘,排队抢房,一夜之间涨价1000,……类似的新闻已经遍布全国。
山雨欲来风满楼,无数的迹象已经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最后的疯狂了,还能疯几天,或者是像疯牛一样疯几年,就看她的造化了……从国资委要求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市,到新华社连续痛批楼市,到政府高官陆续吹风房价过高……从政策面讲,该打的预防针已经在打了,该提醒的也提醒了,到“事情”真发生的那天,可别怪政府没提前告诉你。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能怪开发商吗?越来越多的“专家”终于发现这个问题,于是又开始有出馊主意的了——改革土地制度。我从网上看到有专家提议改变“价高者得地”的模式为“价低者得”,暂且不去分析如此违背经济规律的提议是多么幼稚,单说现实情况吧,现在我们的招拍挂制度,谁出价高谁拿地谁建设,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和事故从来没有杜绝,更是出现了楼脆脆、楼歪歪,关于居住的投诉更是逐年上升,什么墙皮脱落,墙体裂缝、渗水……我难以想象,在现行如此健全的建筑法规和验收建管制度下的房地产市场尚且如此,如果换成谁价低谁拿地,到时候的房子谁还敢住?指望开发商争相报低价拿地,然后舍弃自己的开发利润建设又坚固耐用又美观的住宅?现实吗?这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请某些专家们别说胡话了,开发商从来不是一个可以托付政治目的的载体,一个市场体系出问题了,一个鸡蛋招苍蝇了,应该考虑鸡蛋出什么问题了而不是苍蝇。苍蝇叮鸡蛋错在苍蝇?我今天大胆的说一句,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从设立之初,就是在一个错误的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最开始的游戏规则和制度建设就是错误的或者说不合时宜的,当时是反映不出来,但是一旦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层次的时候,问题和矛盾就完全暴露和激化出来。我不是经济专家也不是政府领导,看问题没有那么“宏观”和“大局观”,还是以土地制度为例(存在问题的方面很多,仅以土地制度一项为例说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土地资源属于国家,还有很多土地属于集体以及全民所有,中国很多东西都是属于全民所有制度的,但是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属于政府的,我不知道土地制度最早的渊源是怎么发展来的,我知道我们国家的很多制度建设都是参照甚至是照搬苏联老大哥的东西,苏联已经没有了,他们的土地制度如何我们也就不去关心了,后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太重要了,一切突然就被推向市场了,当我开始了解中国的房地产土地政策的时候,我只知道我们的房地产的土地招拍挂政策的设计模型来源于香港,换句话说,来源于英国对香港的土地管理方式。泱泱大国,居然以一个殖民地政府的政策作为蓝本,我实在想不出其中的“原因”,英国终究是要归还香港给中国的,所以,对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土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是可以理解的,而英国国内本身,土地是存在私有化的,尤其是居民居住用地,那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当然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和我们国情不同,那这更值得讨论了:中国当初怎么想的呢?我不敢轻易怀疑中国最初制定关于我们的房地产土地制度的时候,是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和对政府经济收益的“高瞻远瞩”,但是,这种制度的引用和建立,就埋下了矛盾的伏笔,当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的时候,矛盾终于爆发。土地就是一种基础生产资源,可以耕种也可以用来居住,是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定义;开发商也没有问题,作为企业就是以盈利经营为目的,只要不触犯法律和市场游戏规则。也就是说:鸡蛋没有问题,但是你把鸡蛋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就有问题了,当鸡蛋招苍蝇的时候,你能说是苍蝇的问题或者鸡蛋原本就坏了?也许你可以干预一下,人为的设置罩子阻止苍蝇继续叮鸡蛋,但是,只要鸡蛋放在这个环境中,终究还是要全部坏掉的,今天可能只有一个鸡蛋坏了,臭了,但明天可能就是2个,3个,后天可能就会更多,问题在哪?我们是要阻止苍蝇叮鸡蛋还是阻止鸡蛋坏掉?我们买不到鸡蛋的原因和苍蝇有关?
208年的金融危机原本是有机会让房地产市场借机进行一下冷静思考和改革,但是政府人为的干预又把这个市场重新点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遍体鳞伤,补补丁式的修补已经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但是,推倒重来也是不现实的……你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要知道,我就成“专家”了。既然我们有这么多的“专家”,还是把这些问题交给“专家”和“相关部门”吧。
希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