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时评:名校不要再把他们击倒


社会时评:名校不要再把他们击倒
    文/姜仁
    颇受名校的盛誉,学生不抵来自各方的压力,被击倒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悲哉!
    听说了北京大学双硕士基金研究员袁健跳楼身亡,让我心理震惊,因为在海淀弹丸之地,嘘声四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袁健的离去,不是一个学生或者人员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体制问题。
    记得16年前,从清华走出来后,自命清高,唯我独尊,16年后,已没有了那份自傲(那时叫自信),世事沧桑,山回路转,棱角也被历史磨成了鹅卵石,任凭流水拂过,已麻木起来... ...
    但听说了北大学子在大成基金一组四人末位淘汰后,轻生离世,实属罕见,看来现在的北大、清华,跟以前是不一样了... ...
    在大学时期,我们经常调侃北大的同学,文科为主的他(她)们,更多的是感性,注重情感,而清华的学生更现实一些,因为他(她)们大都是学理科的,所以,那时我们就这样定义北大、清华的学生:北大感性,清华理性。
    我们说它是个心理问题,再次说明了现在和过去确实面对的情况不一样,那时无论我们吃的用的都很节俭,但现在他(她)们衣食无忧,学校压力不大,优越的学习条件,让他(她)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走向社会会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压力,说他(她)们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有些牵强,但说他(她)们心理素质有问题,肯定没问题。说明什么?教育要面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提高成绩。
    如果说,袁健实属偶然,那因导师一句辱骂:“你真是个废物!”于2009年6月28日晚,贾昊从高楼跳下,当场身亡,又说明了什么呢?在2009年11月25日中午,有“神童”之称——16岁考入北大、硕博连读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07级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却在宿舍内触电自杀,再次让全国震惊。
    我们关注大学生,不仅仅是学校问题,家长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从我从业的经历让我感觉到,社会的不公平和存在的地位歧视,是造成一个人或者民族自卑的最重要的方面。记得我离开分配国企时,就是因为我不适应他们的教唆与辱骂,我辞职了。但后来,我明白了一点,自尊需要自己争取和不懈奋斗。
     教书育人,读书报国,其关键是读什么书?读书后真的适应社会发展吗?真的能被社会所接纳吗?真的有用武之地吗?我的回答是不仅仅是。怎样才能教育出所谓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呢?这是一个教育体制问题,体制不改,悲剧还会上演!
    我在清华、北大演讲时,也在告诫我的同学、校友们,自立关键是自己心立、自信、自强、自控。10年前,那时一个初中生就是现在的一个建筑公司老总,那时没人瞧起个体户,那时没人找初中生,可是10年后,他们都成为了老板。而那时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又有多少知名私营老板呢?
    我在此再次探讨高材生的轻生问题,是希望以后悲剧不再上演,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社会更要给予他(她)们更多的宽容,同时也会让教育体制制定者感到一丝触动,就足够了!
    希望名校就是名副其实的名校,不要再把自己的学生击倒在黄金时节。
    因为家庭不愿出现,学校不愿出现,社会也不愿出现... ...
 

*特别提示尾盘、滞销楼盘的成功解套的专家——姜仁地产机构(www.jiangren.org),做中国最专业的房地产服务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