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陈寅恪集》


到三联书店买回新版《陈寅恪集》,全然为它精美的装帧,说来不免有点为书而奢侈的痴愚。爱书的人总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便是一本书的装帧倘若在不同的出版时期发生变化,总难舍其江山依旧容颜已改的诱惑,解囊购回,虽有借口以收集版本为由,说穿了还是对书的一番痴心。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人类原本就有花钱得来欣慰的行为,自我陶醉也自我满足,很有点情怀依然的小情趣。说来旧版《陈寅恪集》购于深圳八卦岭书肆,这是约在八年前的事,当时尚缺二册未能买全,迁居时由南方携来京城,补齐《书信集》与《讲义及杂稿》,但终究少有翻阅,大多时间充作书架装饰,做了壁上观。新版出来原无再作添购的计划,然而几次于书店见到,总要被它的精致装帧所吸引,终于抵挡不了诱惑,去书店抱得美人归,遂了两全其美的心愿。而得新书如娶新妇,须先深加爱护,并不急于揭去红头盖,待过了十余日后,得晴阳满窗,从书橱里取出旧版,再将新版纸箱展开,逐本捧于手上,新旧版本互作对照,细细观赏。

若说这精装新版与平装旧版之间,略有区别,新版胜在精装之精美,有典雅端庄之姿,旧版好在书芯用纸的细致,得清朗疏阔之境,二者皆有佳处。新旧两种虽开本一致,内文与版式未变,看似接近,实则有别,新版的精装封面使用棕色木纹纸,沉寂幽清缀以褚色宋体书名,观之如风林月落,春星草堂。书名及文字皆用热融工艺压型,成木刻凹版之感,触手似明雕梓版,疏俊雅致,趣味天成。旧版封面色深而沉,每册封面中间拓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作者的品格,又置书腰附简目与集目,另择作者手迹和短语记其上,沉稳幽静。封面设计元素简洁干净是陆智昌一贯风格,此书又见其心思所在,多可赞誉。我素对精装书多怀好感,毕竟我们今天铅字印刷书的启始于兴登堡,然彼时欧洲所印之书尚未有装订的技艺,待到书籍有了装订,成为书本可携带翻览阅读,则装帧书籍另成一门手工艺术,因此对待书籍本应有所讲究,携它回来置于家中,朝夕相对,如阅女子品貌,花间月下,红颜香泽,深得悦目赏心之意趣,当想书之容颜美似佳人,秀色可餐,亦可拥之入怀。

要说陈寅恪的学术,多以唐代为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两部专著外,《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读书札记》一集二集三集,《元白诗笺证稿》皆为唐史研究,惟《柳如是别传》在明清两朝。读陈寅恪所作考据,很好奇他晚年忽然对柳如是起了兴趣,为此写出三卷本《柳如是别传》。钱牧斋与柳如是的因缘原本风流故事,所谓才子佳人花好月圆,柳如是貌美,身姿袅娜,亭亭如风,能诗,自作“自怜能倾国”、“临风抱影斜”等句,正是文人所喜之美女子,牧斋得如是而筑“绛云楼”于半野堂之后,羡煞旁人,与之同时代的顾苓作《河东君小传》言:“旁龛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列三代秦汉尊彝环璧之属,晋唐宋元以来法书名画,官哥定州宣城之瓷,端豀灵璧大理之石,宣德之铜,果园厂之髹器,充轫其中。君于是乎俭梳靓妆,湘帘斐几,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谑,略如李易安在赵德卿家故事。”可想当时钱柳二人恩爱的情景。但钱柳二人才情可赏,然气节不同,“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明亡而钱畏惧贪生,反见出柳如是大义所在。朝代替更,多可歌可泣之事,尤以知识分子为代表,须眉丈夫当挺身而出,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在争取学人之尊严,谈陈寅恪最重要的一点,关乎知识分子的气节,此事颇多隐晦,难以明言直抒胸臆,他写《柳如是别传》,大约也是曲笔写现实,借古说今。“盖牧斋博通文史,旁涉梵夹道藏,寅恪平生才识学问固远不逮昔贤,而研治领域,则有约略近似之处。岂意匪独牧翁之高文雅什,多不得其解,即河东君之清词丽句,亦有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者。始知禀鲁钝之资,挟鄙陋之学,而欲尚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于三百年之前,(可参云间杜九高登春尺五楼诗集贰下《武静先生席上赠钱牧斋宗伯》诗云:“帐内如花真侠客。”及顾云美苓《河东君传》云:“宗伯大喜,谓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君鼎足而三。何可使许霞城茅止生专国士名姝之目。”)诚太不自量矣。虽然,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馀,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尤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牧斋事迹具载明清两朝国史及私家著述,固有阙误,然尚多可考。至于河东君本末,则不仅散在明清间人著述,以列入乾隆朝违碍书目中之故,多已亡佚不可得见,即诸家诗文笔记之有关河东君,而不在禁毁书籍之内者,亦大抵简略错误,剿袭雷同。纵使出于同时作者,亦多有意讳饰诋诬,更加以后代人无知之虚妄揣测。故世所传河东君之事迹,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证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陈寅恪为澄清柳如是之本来面目,下此功夫作八十余万字著述,大有深意矣。读这段书前《缘起》,当知陈氏作柳如是考证虽为辩诬,更有为柳氏赞美之意。陈寅恪有诗曰“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抒情寄喻,孤傲可赏。

2010-1-29北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