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价令给力 “蒜你狠”们风光不再


  稳价令给力 “蒜你狠”们风光不再

  多部门打出稳物价“组合拳”,鲜活农产品价格应声而落。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下旬,29种调查食品中,蔬菜价格全面下降。目前,北京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了20%~50%。以曾经风光无限的“蒜你狠”为例,七八月份批发价在7元/斤,目前跌至4元/斤。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国16条’在内的一系列稳物价措施是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例如,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减少了流通成本;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对降低蔬菜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郑风田此前曾表示,在“国16条”中,“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如果执行得好,应该是最有效的调控手段。“加强对收购资格的审核,是最大的刹手锏。”他说。

  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国家要求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等,也意味着农产品将降价。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何茂春告诉本报记者:“政策‘组合拳’在稳物价方面效果明显,重要的不只是价格降了多少,而是价格趋于稳定。不过,政策手段对价格的干预应该是临时的,政府职能是使价格体系更加合理,价格体系最终应该纳入法制轨道。”

  郑风田坦言,不同于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仍然比较坚挺。农业成本方面,除了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以外,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土地补偿费用高升,也推高了农地的机会成本;农业生产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农民工的工资普遍上涨两倍以上,这会推高从事粮食生产的比较成本。此外,目前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太低,这也意味着农产品价格将趋势性上涨。他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的高成本时代,短时期内农产品涨价因素不变,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趋势性上涨通道已打开。

  何茂春也认为中长期看农产品价格还会平稳上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除了成本原因,美元持续贬值诱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应声上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价格体系;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及不断增长的信贷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这在未来几年难以逆转。

  “农资等农产品生产成本在增加是事实。在保障农民增收的前提下,要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不上涨,国家就应该按国际惯例,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扩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何茂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