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全面退出 产业结构调整成空谈


    

刺激政策全面退出 产业结构调整成空谈

黄少华

    财政部、国税总局12月28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后停止执行,自2011年1月1日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历史舞台,早在业界意料之内。事实上,除了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外,小排量车补贴3000元的优惠政策和以旧换新政策也即将到期,目前,并无消息表示这两个政策将延续。从目前情况看,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已是大势所趋。
    业界之所以对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反应平淡,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意料之内,之前已经讨论很多;二是几天前,北京市治堵政策刚刚发布,摇号限牌这个炸弹的影响还没让人们缓过劲来。而广州、深圳、重庆和杭州等地也纷纷传出要征收拥堵费、摇号限牌等传闻,北京市的示范效应让全国其他城市也风声鹤唳。
    可以说,购置税优惠政策、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都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全球汽车业哀鸿一片,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保证GDP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出台了以上政策。在刺激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增收的政策,带动了小排量车销售猛增,进而促成了中国登上了全球汽车第一市场的宝座;2010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暂减按7.5%的税率征收,同时出台了节能惠民车型3000元的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推动国内车市的持续火爆。
    当然,这些刺激政策并不是车市井喷的唯一原因,甚至称不上最重要的原因。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主席饶达也认为,刺激政策对车市的拉动作用大概在十个百分点。从销售数据看,豪华车的增幅最快,整个豪华车市场这两年来的增速都接近100%;此外,2009年,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作用下,1.6L排量车型的销量增幅也很大。到了2010年,7.5%优惠幅度的吸引力已经下降很多,因为微弱的购置税优惠而选择1.6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消费者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节能车型3000元补贴政策算了拉了一把手。双管齐下,小排量车的市场份额比例还不算下滑太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购置税优惠政策,还是节能车型补贴政策,在刺激车市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从这两年的销售数据看,这个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然而,随着刺激政策的全面退出,1.6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前景堪忧!
    事实上,在北京市公布摇号限牌的治堵措施以后,很多业内专家就提出,这个措施对自主品牌特别是北京的自主品牌经销商将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因为当人们千辛万苦摇到号牌以后,会不会再选择一辆奇瑞QQ或者比亚迪F0呢,答案肯定是否认的。好比上海,从2000年实施拍卖牌照后,上海很难见到低端车型,自主品牌在上海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资深汽车营销专家苏晖甚至大声疾呼:“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的时候,出台这个的限牌措施,是对自主品牌最大的打击!”
    一方面限牌,一方面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可以想象,明年人们在购车时,肯定会更倾向于更大排量车型,而这将使我国汽车行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付诸东流。如何既让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又能鼓励节能减排的小排量车的发展,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汽车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后,中国车市就会踩上一脚“急刹车”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豪华车市场不会,进口车市场也不会。
笔者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采访了众多车企老总,其中对明年车市最为乐观的就是豪华车企业。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奥迪,都认为明年整个豪华车市场的增幅肯定超过车市整体增幅,奔驰甚至为明年制定了增长50%的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坚持认为,中国目前旺盛的汽车需求属于刚需。一方面是因为按照国际上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正是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时期,北京正是处在这个时期;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千人拥有汽车的数量仅为40辆,与国际平均水平还差距甚远,因此,中国人渴望拥有汽车的梦想是不能轻易被打破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了实现汽车梦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小排量车的倾斜政策更应该坚持,而且还加大力度。
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和大众消费水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日本、法国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小排量车占据了很多的市场份额。”贾新光告诉记者,在日本,界定小排量车是指排量在0.6L以下,目前,日本0.6L以下小排量车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在法国,微型车的使用比例是比较高的,大概整个市场份额的30%。可以说,小型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也能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在中国,要使小排量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主流,首先需要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小排量,并坚持执行和落实到位;其次,汽车厂家应该加大力度研发高品质的小型车,不要让小型车成为低质车的代名词;最后,消费者应该树立理性的汽车消费者观念,不能盲目跟风,让小排量成为一种时尚。
    如今,支持小排量车的政策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的汽车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也便成了空谈。

    

    (本文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