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谈20 中国应以融合世界战略摆脱困局


    以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经纬来看,中国要获得真正意义的崛起并非易事。然而这未必被中国自身所看到,因此,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好不容易使自己跻身成为世界低端制造链条一员,便已使这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诸多专家倍觉成就感,而且,这种错觉更被统一的媒体所津津乐道,让大众也陷入集体盲目,结果视危机到来而不见。今天的物价与通胀、高房价与地方债务,以及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都市病,都开始袭扰这个并非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很可能,2011年将是对中国的一场艰难考验。


    在政治上,改革后的中国并未改变中央集权的传统因袭结构,而就越来越趋向自由化的经济社会而言,这种权力让中国社会产生出人为分离:强大的国有央企以及地方政府扶持的企业和资源集团,另一边则是众多但共同弱小的民营经济,它们以分散的方式自生自灭,却收纳了这个国家90%的就业人口。显然,这种资源与利益的分配方式已不可再继。


    在文化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强力控制着这一领域。意识形态的单一化可以达成国家的高度统一,但同时也摧毁了社会的自由思想与创造力。如果将文化与经济这一个软另一个硬的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结合起一来,便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只会停留在政府主导和基础投资的层面,难以到达整体内生创造力与巨大消费刺激力的深度。因此,中国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投资推动的经济,随着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低迷而失去动力,一个窘迫的局面已经到来。


    因此,中国社会的前三十年并非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和进步,从本质上讲,更象是同传统集权政治模式的一种转换,以其既有资源与自由贸易世界所达成的某笔交易,而现在,这笔交易的出卖方,到了资源穷竭的时候了。下一步,再拿什么参与世界,成为了迎而来至的最大问题。显然,中国对此并非作出更多的智慧贮备与未来预见,时下许多自身与外部问题的发生,说明了这种短浅。


    最近发生的朝鲜半岛事件,结合更早之前的种种,以及美国及其盟友对于中国的群体合围,与其说是对抗中国崛起的预谋,不如说是对这个长期以来奉行独权主义国家深入认知和判断的结果。来自自由贸易与民主理念世界的国家们相信,中国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崛起成为自由民主世界的超级对手,二是以巨大规模的浪费给世界带来环境破坏和经济危机。而无论是哪一种,这个国家都需要被遏制以及治理。一当这种判断成为定论,那么,世界对于中国的态度就会发生180度的逆转。


    困境已经出现,压力随之而来。而若想摆脱这种压力和困境,最好的方式并非对抗,也不是中国人常在逆境中偏爱说的韬光养晦,而恰恰是脱去厚厚的意识形态之衣,认同普世的理念,全面融入世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之道。中国尚可以复辟,然而世界却不行。要融合世界,没有一个世界的理念如何融合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