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能轻轻放过”的意义理解


    中国文字的意蕴,绝对丰富深远。很多时候,要具象把握一个词句的真正要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离开具体的话语情境,恐怕很容易就陷入到意义偏失中。

  现在引起我注意的一个词语叫“不能轻轻放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九届上海市委第十四次全会上说,“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是上海永远不能忘怀的一件大事,绝不能回避,更不能轻轻放过,否则就会丧失改正错误的机会,丧失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

  可以肯定,这句“不能轻轻放过”体现了权力应有的公共责任担当精神,也是对民意的持续回应,其价值非常值得激赏。

  这是因为,时间可以洗涤旧迹,模糊记忆。但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永久叙述,总有一些真相需要长久探寻,总有一种正义必须真正得到切实维护,也总有一些责任不能轻易规避。要还原这一切的事实与真相,赋予社会必须的正义与责任,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其实也就是要对相关问题“绝不能回避,更不能轻轻放过”。

  无独有偶。针对此前律师披露“河北大学车祸案已经和解”的传言,保定警方日前称,此案属于应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不可能做和解结案,目前犯罪嫌疑人李启铭依然羁押在看守所,该案已经移交检察机关,案件正在审理中。李启铭涉嫌犯罪,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处罚。这样的回应,显然也是“不能轻轻放过”的权力表态。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美国著名法哲学家、法律史学家伯尔曼曾这样说。“不能轻轻放过”的表态,只能算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具体执行的情况如何,更是关键。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不算是“轻轻放过”呢?在“河北大学车祸案”中,恃权骄横的肇事者李启铭最终能不能受到法律公正的惩罚,显然是有没有“轻轻放过”的重要落点。而要保证这种惩罚的公正性,显然要取决于真相是否能够得到足够充分的公开透明展示。

  遗憾的是,在“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曾出现过太多“怪象”与“谣言”。诸如受害女生“被谈话”,学校学生“被封口”以及官方有关信息公开迟滞等现象,都让人们对事实真相与正义回归充满担忧。太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此类恶性事件背后,往往都会闪动出一些权力魅影。李刚后来“被曝有五套豪宅”的消息,也曾引起人们太多浮想。要真正做到“不能轻轻放过”,恐怕有必要拿出一把标尺,来衡量介入这起事件的所有权力,到底是不是在民主与法治轨道上公开透明地运行。

  在这个热点事件不断被聚焦的时代,如果真的以为真相与正义可以被时间覆盖,可以慢慢放下相关问题,轻轻带过相关责任,那实际就是一种权力无知,最后只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很多公共事件包裹的问题与责任,都是时间永远无法消解与抹杀的。如果不能向公众传递真相与正义,就一定会有更多类似的恶灵因为受不到震慑与制约,再次出来进行破坏与伤害,带给公众新的痛楚记忆。

  “我爸是李刚”尚未完全消失在风中,浙江永嘉的街头已经响起“我叔是金国友”的狂语。那位一边殴打警员一边叫嚣着“跟老子作对的话非弄死你们不可”的醉驾司机金建兄,让人感觉到恃权作恶者没有最嚣张,只有更嚣张。这样反复出现的恶权,更应该倒逼出一种力量,来把“不能轻轻放过”及时落实到位。毕竟,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因为它可能会为更多的非正义提供更长的存活时间,也带来更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