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政策连环套展望经济双响炮 文/兰洪海


回望政策连环套展望经济双响炮  文/兰洪海

 

开题引子

从1月的稳定房市通知到3月的央企退市要求,从4月的史上最牛国十条到6月的二套房认定标准,从暂停房贷到首付提高,从预售资金监管到准备金率上调,2010楼市大戏虽在调控中惊艳开场,而高房价却并未在调控中黯然谢幕。国十条、二套房、房产税、保障房、闲置地,这一年,有太多利器试图左右楼市,但并未奏效;动荡、迷乱、变幻、玄妙,这一年,有太多表情妄想注解地产,却不够逼真。立于年终岁首转角,回眸2010,我们不禁为楼市的起伏跌宕而感慨;放眼2011,我们却依然被地产的重重迷雾所笼罩。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不管是房产还是汽车,也无论棉花还是蔬菜,这一切都是国民经济组成的一份子。说是一娘九子也好,说是一奶同胞也好,这一切“手心手背都是肉”,难分个厚此薄彼来。可人性是势利的,家里的孩,谁贡献大,自然大家都会高看他几眼,至于这贡献的来路如何,造成的后果如何那都得“搁置争议,留待后人处置”。

房地产注定是让“几家欢喜几家恨”的主儿。虽然民意汹汹,奈何官老爷确实舍弃不了这能给地方增砖加瓦的好苦力。这也难怪,人群之中还分个三六九等;一国上下,有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叫法。还有很多的“线下城市”还没有体会到房地产带来的“幸福”,就开始遭遇史无前例的政策调控。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房地产担当了发展的动力引擎,那么他就责无旁贷的开足马力一路前行。可现在要“保八”,没了房地产这颗“定海神针”还就真的不行。即便房地产真没到这样的作用,作为产业更没有理由去全面的“调”、“控”。还是那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关系,政府才没有下死力去打压楼市,这与许多期待在2010年房价能够有个大幅回落的人,也有了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

房地产业各个关联的链条上,究竟能联系多少产业,谁也说不清楚。由此延伸的边际效应,也没有人建模说明。但,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高地价造成的高房价,以及由此带来的边际效应是人们看得见的。占多数一二线城市比重最大的税收是房、地产税收,这部分税收至少可以说是在持续的反哺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而房地产商则因高利润,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提高了产业升级的能力。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产生这样的问题而无法兼顾多数人,这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

正像小平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那个时代必须经历的过程,现在城市发展需要统筹兼顾,但也需要有个过程。况且只有城市有了更多的财政盈余,才可能将有效地资金用于保障房方面的建设。而目前能够使城市有盈余的其中一块重要的收入就是土地财政和房产税收。假使一个地方基本属于“吃饭财政”,还遑论住房保障,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和自欺欺人的鬼话吗?

 

造成高房价不是“市场了”而是“计划了”

在房地产市场中,我们能看到太多的悖论。看似矛盾,也不矛盾;看似不矛盾,也矛盾。我们说“微利”不能给我们带来“福利”,房地产没有“暴利”,就不可能有对“保障”的补贴,除此,还有什么可以更好更准确的解释。

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太“资本”了,完全以资本的意志为转移,根本不顾念老百姓的死活。我要说,房地产就是因为太多的调控,产生了一轮一轮连房产商就没有想到的政策市。本来楼市就像一个已经被“富营养化污染”过的湖泊,它正努力地通过自身的生态“自净”能力在恢复,由于政府施以援手,引水冲湖。这反而成了目下最受人诟病的举措。的确,这么做,有时候虽然“效果”在短期内是有了,可原有的生态链模式破坏了,难保这湖一旦没水输入,就会故态复萌。楼市亦然。

相信楼市自己有“能力”自我调节,也许政策少时,正是房价为人们接受的时候,但愿这不是乌托邦。2010年,政策就像一个连环套,锁住了别人也锁住了自己。如果要人们去检讨政策的效果,有人会笑;如果要人们检查政策的结果,有人会哭。

 

相信降价需要一万个理由

相信房价下跌,需要一万个理由,说什么有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理由,我还差那么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上升到以美金计价的国际商品标价全部涨价;上升到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商品标价全部涨价,谁还相信在人工涨、水泥涨、钢材涨、什么都涨的情况下,房价不涨?!

房价该不该涨?这还用问,于民生讲,不该涨,涨了老百姓就越发买不起了;该涨,不是怕热钱、游资进来吗?那就让进来,关门打狗,课征高额的消费税,将这部分税收专款专用,用于建设人才公寓,保障房,以及一切人们所祈愿的那些东西的实现,不好吗?如果说这一切都能够现时中实现,岂不此时便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境地——共产主义?

 

2010与2011不是VS,而是=>

2011年注定不会与2010年是一个对立比较的年份,如果说有什么关系,那也是一种递进顺延的逻辑关系。

2011,有人说房价必须下降,不降则国将不国。试看,国内大鳄攻城略地,打破势力范围肆意游骋,纵横捭阖;国外资本也不甘示弱,深入内陆跑马圈地。试问,高物价盘底,助推着高地价,在高需求高预期的前提下,又有几人愿意舍弃高利润、高回报、高保值?

是地方政府?还是房产商?还是银行?还是购房者?抑或是……

因此,有人更愿意相信:2011,楼市是个双响炮,还是一个二踢脚。先是在两会后的平地一声惊雷,接着在高空一声巨响。但愿2011,楼市走好,给人们以更多期盼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