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2010年的尾声了,当很多人关注这个日化圈子里面的众多事件的时候,让我们意想到了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件,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我们都默默的在关注。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面,众多企业都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前进,也许这些都是上天安排的,命运掌握在谁家,谁都不知道,自己才会掌握命运。
2010年的英雄,各个都抢占风头,谁能在业界受关注,谁能赢得市场,谁就是英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品牌层出不穷,各个企业都遭遇到了夹击和竞争退败。从今年的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众多企业发展都不是很乐观,许多企业都叫天喊命,今年实在太难做了。由于众多企业都开始试水不同渠道领域,无论是推出药妆,还是专业线转为日化线,还有的是进百货的,甚至是前期流通线的转日化终端和前店后院转日化专营店,最后就是走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和或是异业联盟销售的,这些渠道销售都是竞争惹的祸才逼不得已这样做的,所以,许多企业都走上了不同渠道的路线,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择手段这样去做。有些企业是抓住了市场渠道的先机,也有些企业在苦苦的挣扎求发展。
显然,2010年间发生了不少事件,好的坏的全部都来了,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今年发生的事件。
一、上海家化进军药妆市场 面对的困难重重
据了解,今年上海家化进军药妆市场,家化有钱也推出了药妆品牌“玉泽”,但是,上海家化并无独特的优势。
资料显示,这家中国最大的化妆品集团用8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中药护肤品牌佰草集,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造药妆品牌“玉泽”。家化集团的董事长葛文耀对此表示自信:“家化不会轻易推出医学护肤品牌,除非我们认为它已经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好。”
12月26日,家化宣布正式推出药妆品牌玉泽。早在2003年,家化就在上海瑞金医院建立了研究合作项目,研发医药护肤品准备着进入药妆市场—药妆是其产品线上的最后一个空白,此前家化已经拥有了近十个品牌,从大众日化品到彩妆、男士护肤品,化妆品的整个产品线几乎都有涉及,其中知名品牌有六神、美加净和佰草集。
在上海家化推出药妆品牌“玉泽”,其面临了竞争对手就是薇姿、雅漾、理肤泉等三个药妆品牌,这三个品牌在中国药妆市场上就有占领了60%的药妆市场份额,并且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着。而上海家化推出药妆品牌“玉泽”毫无优势,根本难以和这三个品牌做抗衡,上海家化在药妆市场方面也没经验,毕竟薇姿、雅漾、理肤泉等品牌在中国药妆市场已经成熟了,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不过,尽管上海家化重金打造药妆品牌“玉泽”,仍然在市场上面临太多的不妙。
在这么大的药妆市场,另外一大化妆品巨头资生堂则在2009年12月直接宣传旗下第一药妆品牌DQ在中国首先试水,界时会进入全国600多家药店。
上海家化推出的药妆品牌“玉泽”后,不但,遇到了国外药妆等品牌的竞争,同时还遭遇到国内外品牌马应龙、薇姿等品牌的夹击,毕竟他们也是老牌药企,在药企中有一定的优势,市场认可度高。上海家化面对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竞争压力,很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Synovate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在10%至20%之间,到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左右,其中药妆销售额将达480亿元。
二、资生堂药妆品牌拟3三年后进入1500家药店
2010年的药妆市场成为了热点,从薇姿、雅漾、理肤泉等品牌共同占有中国药妆市场的60%市场份额之后,资生堂、上海家化两大巨头今年纷争抢占杀入这个庞大的480亿的药妆市场领域。
相比之下,资生堂下大了赌注,大手笔的杀入药妆市场,日本化妆品企业资生堂总裁前田新造近日对记者表示。日前,资生堂宣布,计划自2010年3月起,通过药房渠道,将全新药妆品牌DQ蒂珂最先投放在中国市场。 其计划自3月起在药房渠道推出全新品牌“D Q蒂珂”。第一年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约600家药店销售,3年后计划进入1500家药店。资生堂总裁前田新造甚至称,在持续百货和专卖店的同时,资生堂将把新的药房渠道作为中国事业的第三大支柱。而从价格策略看,DQ系列160-360元的定价也与薇姿等近似,加上中心渠道的一致性,将与欧莱雅形成直接竞争。
但是,中国药妆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使之成为“资生堂未来三年内发展的关键”。 前田新造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药房主要分三类:一是如屈臣氏等个人生活用品商店,二是化妆品和中药兼售的现代化药房,三是以销售中药为主的传统药房。
三、资生堂、宝洁“渠道下沉”战略二、三线市场
业界一句话,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狼来了”,这句话意思就是外资巨头要来了,开始大力度的进军市场,渠道下沉了,纷争抢占市场份额,原本在二、三线城市活得很滋润的本土企业,开始叫苦连天。在外资品牌的攻略下,本土品牌活得越来越难了。
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曾经在跨国品牌眼中并不甚看重的二三线城市市场甚至农村市场,开始成为他们下一步进军的重点。凭借着这么庞大而成熟的销售网络,在这些优势的本土品牌面前,却是真正意识到了危机来临了。
在资生堂、宝洁“渠道下沉”的情况下,资生堂主要目的就是下沉占领本土的专营店渠道。以资生堂品牌细分机构下,资生堂旗下泊美在内地市场占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在内地小城镇都有很大知名度,然后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据其介绍,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分层结构令其他跨国公司也称羡———面向城市高档百货店有欧珀莱,面向地方专卖店有悠莱、泊美,还有专为年轻人打造的姬芮。“资生堂在渠道下沉时主要运用两大策略,一是放下高端化妆品的身段,大力签约专卖店(不同于雅芳专卖店模式,而是由资生堂选择既有专营店合作,设立专柜销售产品),二是发挥其特有的咨询服务中心美容顾问的温柔杀伤力。”
宝洁下乡主要需要克服假货、窜货、价位高、毛利低几大问题。而宝洁等大日化品牌走在了“渠道下沉”战略的前列,主要目的是通过“渠道下沉”战略以产品直接和终端消费者面对面说话,以各种终端活动形式直接和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让更多的消费者真实体验到产品,同样以倡导培育一批大型的分销商到二、三线城市设立分公司,把产品扩大乡镇市场。2007年宝洁更携手商务部开展“万村千乡工程”,去年6月启动的“C hinaT here”项目,要求全国近100个经销商在一年时间内覆盖近3万个乡镇,并与分销商签订了协议,对乡镇市场的增长、店铺数量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同时根据市场大小给予一部分费用支持。
四、霸王“二恶烷”事件 及公关危机处理
由成龙代言源自“中药世家”的霸王国际的霸王洗发水,被媒体曝光声称含有对人体有危害致癌物质二恶烷。香港媒体《壹周刊》在7月14日发表一篇《霸王致癌》的报道。报道称,霸王旗下的多款系列的种草药洗发产品,经香港公证化验所化验后,被证实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
消息一出,霸王国际的市值一度下跌,并于当日下午两点半暂停买卖。霸王国际首席执行官万玉华,也正就此事召开紧急会议。与此同时,万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霸王洗发水中的二恶烷含量,对人体是无害的,几乎所有洗涤产品中都有。”
霸王集团昨日发出《致消费者的一封信》称,作为一家致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产品的上市公司,霸王所有产品均经过严格安全测试及检验,严格遵循各国家、地区以及国际行业的监督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在正确及可预期的情況下使用均安全可靠。二恶烷本身并不是用来作为化妆品原料,而是生产其他物质中形成的副产物,通常在微量水平。公司也并无刻意在产品中添加二恶烷。对非刻意添加的微量二恶烷含量限定,中国内地及香港并无明确标准。
据了解,目前化妆品中所含二恶烷均为沐浴露和香波中主要的温和表面活性剂中的副产物带入。市面上所有使用环氧乙烷加成工艺生产的表面活性剂都含有不同量的二恶烷,使用此类原料的化妆品也都含有不同量的二恶烷。而目前化妆品规范2007版中不论是原料还是产品中对被副产品带入的二恶烷含量均未作规定。
而美国FDA2000年后对化妆品中二恶烷含量的规定为不大于20ppm;澳大利亚卫生局则认为,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恶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
而霸王集团表示,其旗下产品中二恶烷含量均小于10ppm,目前这些产品正在经过权威机构检测。霸王集团发言人则表示,霸王洗发水的二恶烷含量符合欧洲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安全标准。她补充称,所涉洗发水的二恶烷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无害。
市值两天蒸发35.77亿港元
霸王集团股票昨天上午9点半复牌。复牌后该股继续下挫,昨日报收4.65港元,下跌7.9%,成交金额放大至8.55亿港元。连续两日累计暴跌20.92%,市值蒸发35.77亿港元。
此外,霸王集团创始人陈启源夫妇身家也大幅缩水。去年7月3日,霸王集团登陆港交所,上市当天创始人陈启源夫妇身价升至近64亿港元,成为内地洗护品首富。招股说明书显示,陈启源夫妇拥有霸王集团股份达21亿股,霸王集团股价连续两日下挫1.23港元,陈启源夫妇身家缩水25.83亿港元。
在霸王事件后,业界称:其实众多化妆品都含有“二恶烷”成分,而中国官方部门对此比较严格,列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禁用成分是指禁止企业作为生产原料添加的成分,而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微量杂质、残留是允许的,不伤害人体健康。
其实,霸王在事件后,应该把握好公关危机的处理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要事先把自身重要的危机解决掉,而不是让继续传播和宣传,而且在就是霸王的员工对此新闻记者的取闹,进一步恶化此事件的爆发,公关危机没及时得解决和处理。
五、云南白药牙膏“功效门”
虽然只是一起普通的消费者买卖合同纠纷,但黄卫东隐隐感觉,这一次的来头有些不同。
他是云南白药集团(000538.SZ)健康产品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云南白药的明星产品——云南白药牙膏(简称“白药牙膏”)就在他负责的部门。
黄的这种隐忧,随着白药牙膏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而有增无减。这个扛着民族品牌大旗、背靠“云南白药”中华老字号的牙膏品牌,今年可能迈过一道门槛——挤入中国牙膏市场的前四名。
现在它排在第五位,进一步则意味着,国产牙膏品牌首次打入被外资长期据守的中国牙膏市场的第一阵营。
“功效门”
这一次的消费纠纷源于南京消费者的一纸诉状。
这位消费者经常牙龈出血,看到云南白药牙膏“抑制牙龈出血、修复口腔溃疡”、“国家保密配方”等宣传和濮存昕代言的广告后,便在超市购买了该牙膏。该消费者在使用后牙龈依然出血。在索赔无果后,该消费者将云南白药集团、代言人濮存昕以及零售该牙膏的超市告上法庭。7月15日,法院正式受理此案。当天,“消费者状告云南白药集团”消息不胫而走。之后,“白药牙膏陷入功效门、虚假宣传”的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去。
客观上来讲,功能性的产品本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和药一样,不能保证适应每一个人。
云南白药方面称,白药牙膏“不可替代药物”,并坚称产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是“合格产品”等内容,仍不能阻止质疑的蔓延。
舆论强烈要求云南白药方面公开白药牙膏的功效临床试验报告和安全试验报告(简称“两个试验报告”),以证明其产品名副其实,否则就有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嫌疑;而云南白药方面则坚持,报告里涉及保密成分,不能随意公开。
7月22日下午,黄卫东接受本报采访时,再次强调,两个试验报告是公司取得生产许可和质量标准备案的必备技术文件,云南白药集团这些文件齐全,但是报告中有属于企业技术机密的内容,一旦公布,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利用。
黄卫东觉得,这次的消费纠纷已经从单纯的合同纠纷演变成对白药牙膏的功效质疑,加之此次纠纷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大,不免有关于推手的疑问。
有人自掏腰包找推手
就在“功效门”爆出之后没几天,一个名为“寻找网络福尔摩斯”的ID在天涯社区发帖,表示怀疑“功效门”背后有推手。这位网友在帖子中自称是云南白药牙膏的一名普通经销商,对自己销售的产品究竟怎么样心知肚明。通过媒体得知“功效门”事件后,他发表观点说:“其实纠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桩小小的事情,竟然炒得沸沸扬扬,使得我怀疑这背后一定有一双无形的推手。”
随后,这位网友决定自掏腰包悬赏线索,“请广大网友帮忙找证据、找线索,以便最终揪出事件背后的真正操控者,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为此,他承诺:网友如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酬谢每条500元;提供有价值线索,一经采纳,酬谢每条1000元;而如能提供可被法院认可的诉讼证据(音频、视频、照片等),酬谢竟高达10万元。令人惊奇的是,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公布到网上。
六、丁家宜“外嫁”法国科蒂 求得双赢发展
就在霸王、云南白药等民族品牌先后遭遇消费事件之时,业界又传来全球第一香水制造商、第七大化妆品公司COTY(科蒂)集团将收购丁家宜的消息。
事实上,丁家宜将被收购的消息去年就已在业界悄然传开,但一直都没有进一步说法;而近日,知情人士透露的“丁家宜品牌可能已经卖给COTY了”的消息,又瞬间打破了市场的平静。然而,与以往几场并购消息一样,这则消息同样充满悬疑,各种版本的说法以及各个自称接近内幕的内部消息不断传来。
该知情者透露,丁家宜的母公司——贝侬生化(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在接触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就包括法国科蒂集团,今年双方已基本达成协议,科蒂集团将收购丁家宜品牌甚至贝侬生化公司,目前只剩下最关键的问题——价格还没有敲定。
在众多媒体传出丁家宜“外嫁”科蒂的消息得以证实后,近日,12月6日,创立于法国的科蒂集团与国内护肤品公司丁家宜宣布双方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协议,科蒂将获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数股份,交易预计将于2011年1月完成。有消息称,此次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值将达到4亿美元。
对于这次“外嫁”,丁家宜公司以为杨姓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丁家宜品牌将得到延续,也不排除未来走向全球市场的可能。同时科蒂承诺,将保留丁家宜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丁家宜与科蒂合作,意味着之前公司考虑的到台湾上市一事已经不再可能。”
该负责人称,这次丁家宜“外嫁”与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的情况不同。“欧莱雅集团收购小护士主要是为了给其旗下卡尼尔让路,而丁家宜品牌与科蒂的现有产品品牌基本不会构成直接竞争。”他透露,在跟科蒂合作前,丁家宜也长时间地考察过科蒂。科蒂是一个全面发展自己品牌的企业。
丁家宜“外嫁”科蒂,“丁家宜”及“植物纯萃”这两个护肤品牌的注入,进一步增强了包括知名护肤品牌兰嘉丝汀和 Philosophy 在内的科蒂旗下护肤品业务的产品组合。丁家宜创始人兼董事长庄文阳说:“同科蒂的融合是丁家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双方来说会是双赢的局面。我相信通过此次交易,丁家宜能够依托科蒂的全球网络和营销专长获得更快速的增长,我们双方也必将共同取得更大的成就。”
七、十长生VS尚道“一起策划吧”
2010年10月28日,“一起策划吧”十长生·尚道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品牌特约企划员招募新闻发布会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十长生与尚道也在达成战略合作之际隆重启动“一起策划吧”这一全民策划活动,并邀请代理商、加盟店、消费者与其一起参与品牌整合升级的整个过程,打造一个真正源于市场忠于消费者的品牌。此次活动得到了《化妆品报》、《化妆品观察》、《销售与市场》、中国化妆品网等多家行业媒体的支持。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并得到行业主流媒体高层及行业资深人士的热烈回应。十长生在业内一直以“不走寻常路”而闻名,而会上十长生总裁王国安以“傻”为主题的精彩演讲更是让各位来宾始料不及。十长生480万签约从未做过化妆品的尚道营销已经引发业内很多争议,而此次推出“一起策划吧”也是让行业人士一头雾水。
据悉“一起策划吧”将邀请行业主流代理商、加盟商、消费者作为品牌特约企划员,通过手机电网、QQ群、微博、企划热线这一封闭式沟通系统全程参与十长生品牌的再次升级,而本次参与会议的各位嘉宾也将作为首批特约企划员也马上参与到十长生的全国调研工作中。
八、隆力奇3亿投资,欲介入专营店渠道
近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知“隆力奇打算投入3亿去进军专营店”的消息,随后记者向江西一隆力奇经销商求证,得到了确定的消息。据了解,此消息也已经得到隆力奇公司的证实。商超、出口、直销、专卖店、专营店……随着日化竞争激烈的加剧,隆力奇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
据悉,隆力奇预计在未来的一年里向全国5000家专营店开辟专柜。隆力奇不采取自建终端的形式,而是选用了与经销商合作的运作模式,即在经销商已有的专营店里增加隆力奇的专柜。
实际上,隆力奇为开拓专营店渠道、抢占新的市场份额而苦练内功,早已为进军专营店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具体工作。就在10月26日,隆力奇就在江苏举办了一场 “江南之恋”隆力奇新兴渠道专卖店产品推介会”,期间邀请了150多家经销商到场,在推介会上汇报和展示了隆力奇近几年在专卖店渠道模式探索和产品开发的成果。
九、央视招标,掺不掺和
11月8日,央视2011黄金资源广告现场招标会落幕,现场累计招标101.687亿元,较上年增长约 19%。加上之前已完成的签约认购和网上招标,央视广告招标总额则高达126.687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现场招标会上,日化行业依然表现活跃,共有六家企业竞得标的物:宝洁以约1.6亿元拿下“焦点访谈提要后”、“焦点访谈后”、“A特”标版广告;纳爱斯以1.5亿元竞得下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冠名权;霸王以1.1亿元成为CCTV-1晚间电视剧场全年合作企业;首次参与招标的鹏锦日化以9713万元取得“焦点访谈后”标版广告;上海家化和蓝月亮则分别以6653万元、3018万元获得“新闻联播后”标版广告。
招标落槌,但议论未止。央视招标之所以能调起大家味口,首先在于它是耗钱游戏。好的广告时段犹如好地段,因为稀缺所以价高。从2004年起,标王门槛就未低过3亿,2007年宝洁更以4.2亿拔得头筹,该纪录至今未破。事实上,宝洁不当标王的年份,仍然是隐形标王。要知道,除了黄金资源,央视还有大量非黄金资源。据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统计,宝洁每年在央视的投入都在4亿左右,称得上央视总标王。
而你很少看到护肤、香水、彩妆品牌去抢央视黄金资源,因为他们更在意细分目标消费者,索性将广告投放在重点市场或重点城市,性价比更高。于是,以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为代表的地方卫视拔地而起。在央视现场招标会结束的第二天,湖南卫视举行了重点广告资源招标会,33.5831亿收入囊中。
十、中国日化商标第一案尘埃落定 奥妮商标案立白胜出
一度被业界称为“中国日化商标第一案”的奥妮商标案在纠结4年后,终于有了明确说法。日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澳思美日用化工(广州)有限公司、奥妮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侵犯了宝凯公司(立白旗下子公司)涉案4项奥妮商标专用权。这意味着,立白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当年花3100万元购买来的“奥妮”商标,也正式布局其“大日化”战略中的洗发水领域。然而,因商标之争“消失”4年之久的奥妮,重出江湖的前景成为业界焦点。
奥妮商标案立白胜出
据了解,2006年4月,立白旗下宝凯公司以3100万元竞得“奥妮”商标的所有权。同年7月,香港奥妮称其早在2004年与重庆奥妮签订了商标许可合同,将独占使用“奥妮”商标20年,立白一旦使用“奥妮”商标,便构成侵权。
而对于为何该案件要历时4年之久,相关法律人士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纳爱斯在2006年底收购了香港奥妮等3家公司,纳爱斯变成了奥妮“20年独家商标使用权”的幕后“主人”,这就让整个案情起了新变化。
十一、中国平安有望入主上海家化 收购合约正在谈判
家化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家化(600315.SH)12月6日因重要事项停牌,其重组事宜引发业界关注。此前有媒体称,上海家化可能的重组方案之一是将绣球抛给一家非上海本地的大型金融机构,《第一财经日报》就此向上海家化求证时,对方称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可以发布。
不过,昨天一位接近上海国资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士向本报透露,这家金融机构很可能是中国平安,且收购合约正在谈判,价格可能在40元/股左右。
上海家化截至停牌时收盘价是37元,按照总股本4.23亿股、每股40元的价格计算的话,家化集团持有的38.89%股权对应市值约为65.8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家化集团实行国有股整体转让,其价格将高达65.8亿元左右,这也将创下国内日化企业出售的最高价。
昨天,本报就此采访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时,对方表示不清楚参与收购上海家化一事。业内人士认为,因为目前谈判尚无最终结果,也不排除方案出现变化的可能。
此前,德国拜尔斯道夫曾以35亿元购入丝宝日化85%的股份。而就在上海家化停牌后,来自法国的科蒂集团也收购了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丁家宜的“大多数股份”,其价格据外媒称为4亿美元。
绝不卖给外资?
一旦上海家化整体或部分出让国有股权,就将成为自2008年9月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后,第一家启动国有股退出的上海国企。在《意见》中“明确国资战略调整方向”一节曾明确提出,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
上海家化缺钱吗?
对于中国平安这样的金融资本可能控股上海家化一事,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殷醒民教授认为,这也许不是一个最好选择,因为上海家化并不缺钱,应引入同行业的优势企业,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旗下拥有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众多知名日化品牌的上海家化,其2009年年报显示, 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化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亿元,同比增长26.1%。
上述上海交大的教授告诉记者,家化其实面临着两难抉择,“今天相对成功的上海家化,带有浓重的领导人个人管理色彩。如果不改制,将来现有管理层变动时,家化是不是能同样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很难判断。而改制重组后,不是靠个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是靠制度。特别是上海家化身处竞争激烈的化妆品行业,市场化体制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国资改革对于公司肯定是长期利好。”
中金公司也在最新的分析报告中预计,此次家化集团股权转让一旦成功,上市公司可能会在整体激励水平以及品牌管理和经营能力两个层面得到提升。
十二、云南白药“配方”在美公开
云南白药神秘的 “国家保密配方”争议再起。近日,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上指出,云南白药部分在国内是“保密配方”的产品在美国却被打上了配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云南白药产品成分表中,详细罗列了所谓的“保密配方”。
记者通过卫生部网站了解到,凡被国家列入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工艺制法,在保护期限内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将被保密,不得公开。目前国内被列入国家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并不只有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保密”内外有别?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指出,云南白药的“国家保密配方”其实是只针对国人保密。
记者走访药店发现,云南白药的产品基本都没有注明配方和成分,甚至连云南白药创可贴在成分栏中都写着“国家保密方”。一名药店销售员称,因为云南白药配方是“国家保密”,所以成分不会列出。
然而,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网站上的一个文件,记者找到了云南白药其中一款产品云南白药酊的成分表。这是一份2002年的文件,是FDA拒绝一家膳食及草药补充剂的经销商HERBMAX请求的回复。从内容看,当时HERBMAX按照美国的法规向FDA提交了一封通知信,想把云南白药酊 (YunnanBaiyaoDing)作为 “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这份文件列出了“云南白药酊”的全部成分,并注明了英文名和中文名。从成分表上看,云南白药酊的具体成分为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酒精。但这样的成分表在国内是的“国家保密配方”。
除云南白药酊外,记者在美国亚马逊的云南白药页面看到,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喷雾剂等产品也注明了成分。
对于这种内外之别,云南白药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张先生解释为,“因为每个国家的要求略有不同,可能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对此,记者昨日(12月14日)向云南白药总经办的一名孙姓工作人员询问。孙女士表示,云南白药没有标出药品配方的做法 “肯定是符合相关的规定”。对云南白药被列入国家保密的具体品种,孙女士称因涉及国家秘密,无权作出解释。对国内所谓的“国家保密方”在美国已被列出的问题,孙女士未作直接解释,仅表示 “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政策的规定来操作的”。
对“国家保密方”的相关争议,记者致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申主任询问相关情况。申主任表示,由于目前药监局正在进行搬迁,相关情况需要一周左右方可作出回复。
(注明:此文是以新闻链接做整理报道回顾的内容,请看清楚此文的每个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