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楼市为什么? 文/兰洪海


“啤酒”楼市为什么? 文/兰洪海

 

    但凡喝过啤酒的人,都知道啤酒最有意思的就是泡沫,泡沫其实是啤酒区别于其它酒类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啤酒重要质量指标。平常,我们将啤酒倒入玻璃杯中,马上就能看见有洁白细腻的泡沫生成,好的啤酒的泡沫还会持久挂杯。享受啤酒某种程度说就是享受和着泡沫轻快落肚的快感。

说严肃了,啤酒的泡沫特性与诸多因素有关,啤酒主要有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酒精、二氧化碳、异葎草酮、酵母代谢副产物、矿物质、维生素等组成。这些物质不仅组成啤酒酒体及风味,对啤酒泡沫也有直接影响。

这么说一个好的东西似乎都会有些泡沫了?其实,我们不是先验主义者,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在今天以后的事情我们没有能力预测,可此前发生了的事,我们却能够读到查到。发生近在咫尺的IT热、煤炭热、、石油热、房产热、教育培训热等,哪一个热没有泡沫?

在投资者眼里似乎只有有了泡沫的东西,才可能有投资的空间。我也曾经问了不少投资房产的人,就不担心房产泡沫的破裂吗?他们告诉我说,从不担心房产的泡沫,有时候只是稍稍对高房价产生的泡沫有点儿担心。他们相信自己不会成为击鼓传花中停槌的那一个!

泡沫的生成,很大程度是因为资本过热造成的,如果没有这些资本,又怎么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泡沫呢?为什么有人会为这些所谓的“啤酒楼市”埋单呢?

    居民收入到底有多高?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按照2008年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足1.6万元、城镇最高收入10%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足4.4万元,这是否反映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实际情况?统计上如此低的居民收入,怎样解释中国楼市的火爆和房价的持续高涨?巨额的居民储蓄存款来自哪里?冲击房市、股市、流向境外的海量个人资金来自哪里?

除了国外的热钱,国内的产业热钱和信心饱满的预期以及大量的灰色收入,难道不也是助推啤酒楼市的催化剂吗?

著名学者王小鲁先生撰文称: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是恩格尔系数(即

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经济学界普遍承认,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收入水平的指示器,其下降反映收入水平的上升。基于此,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方法,推算出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真实关系,再利用这种关系来检验居民收入统计数据。

推算结果说明,中国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的“隐性收入”占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63%。而20%的高收入家庭居民的“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80%以上。中国实际居民收入差距要远大于官方统计。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资金流量表数据是依据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计算的,我们把这个5.4万亿元的收入视为“灰色收入”。这个“灰色收入”,经由全国经济普查无法发现,但确是客观存在。

中国的“隐性收入”数额巨大且分布高度集中,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以及垄断性收入的不适当分配。

由于存在巨额“灰色收入”,中国国民收入的实际分配格局和分配流程已发生改变。而现在,我们的有效供给还没有从根本上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楼市能不成为“啤酒楼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