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助阵,粮食危机还有多远,我国粮食仓廪实民不忧?
近日,恶劣天气齐袭地中海东部几国,美国中西部遭暴风雪侵袭,欧洲也陷入寒冬。目前,极端气候重创全球主要农业生产大国。粮食价格狂飙意味着全球即将面临一场粮食震撼。联合国也在前不久公布的一份关于世界粮食供应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粮食产量将下降6300万吨,同比减少2%。而之前联合国曾预测,今年的粮食产量将会增长1.2%。
“天气相关的自然灾害是造成全球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需求的增长和低于预期的产量,引发今年下半年的全球粮食市场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性。”国家粮食局科学院研究员丁声俊对记者表示,一些粮食商品的价格,已经接近自2007年和2008年粮食危机以来的新高,2011年的粮食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上涨。
丁声俊告诉记者,除了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之外,粮食“金融化”也增加了粮食价格的波动。粮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在全球资本大鳄的眼中却成了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和资本品。“此外,美国实施生物能源战略,将大量粮食用于制造乙醇,供需失衡也是粮价快速上涨的原因。”他说。
国际粮价持续上扬可能传导到国内,不过丁声俊对我国的整体粮食安全状况并不担忧。“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在95%左右,今年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10800亿斤以上,而总需求在10500亿斤左右,满足需求还略有结余。”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也表示,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水平,可以妥善应对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影响。
粮食库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针对有人说粮食库存有假,甚至有些地方出现空仓的说法。丁声俊说:“中央储备粮库基本上账实相符。今年国务院组织多部委多次对各地的粮库核查,没有发现统计报表上有粮食库存数但实际上没有粮食的情况。虽然不排除极个别粮库存在问题,但总体粮食库存数字是真实可靠。”
“粮企要以粮食安全为重,不能单纯追求企业的利润而忽略粮食安全,尤其是粮食进出口的问题上。”丁声俊认为,球粮食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必须将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从官方的口径来看,由于今年夏粮、秋粮的丰收保障了供给,各地粮库保障了战略储备,如此断定粮食安全在国内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或忽视粮食涨价的压力,尤其类似大豆等金融化的粮食产品的定价丧失,给国内农民和国家都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于是,有业界专家提出“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保障供给的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仓廪实民亦忧。
恶劣天气助阵,粮食危机还有多远
评论
编辑推荐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