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评论:不是非得拆迁,才能古城改造


    长久以来,以古城改造和旅游开发为名义的城市拆迁,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在12月16日的央广评论中,提出不是非得拆迁,才能古城改造,学习澳门模式,剔除拆迁。


   中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昨天发布通知,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再度就“新拆迁条例”立法征求公众意见。这也让有关“城市拆迁”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长久以来,以古城改造和旅游开发为名义的城市拆迁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不禁要问,城市改造和建设是否一定要以拆迁为突破口?今日酷评,有请著名文化学者裴钰。

 

   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和拆迁没有太大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古城改造是城市拆迁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那是不是古城改造就一定要以拆迁为开端呢?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裴钰:我们现在讲的古城改造一般分为两个模式,一个是天津的大拆大迁模式,比如2003年6月到12月,半年之内,天津600年历史的老城区地区被拆迁成一片平地了,还有一个叫苏州的暗度陈仓模式,也就是说在古城改造过程中,巧妙的回避到保护和改造的比例的关系,造成了保护比例过小,改造比例过大的问题。
    实际上,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和拆迁没有太大的关系,一般分为四个要素,比如整合重建,第二是楼宇复修,第三更新小区,第四文物保护,这四个要素之间没有拆迁的内容。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讲澳门特别行政区它有一个历史旧城区的改造,它遵循的是适度保护和适度开发的原则,它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但是这五年之内它实行了经济双赢的发展,第一个叫旅游博彩业适度多元,树立起文化旅游的品牌来。第二由于没有拆迁,群力事件不多,民生的矛盾小,所以当地的旧城区的百姓能够共享这个经济发展的成果。
    还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的是澳门在2000年到2009年9年的时间用于申请世界遗产古城改造包括文化修缮,它在投入的综合才仅有1.2个人民币,便宜在那儿呢?我们内地很多城市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因为它没有拆迁,它的公共管理的成本非常低,所以这个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它的房地产的因素更多得益于本地服务业的发展
   主持人:而且您到澳门以后会发现有很多保存非常完好的古迹,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城市中常常由于房地产开发的需要进行拆迁,这也引起了某些拆迁户和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那您认为地产开发是不是就一定要拆迁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裴钰: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讲,地产开发更多的是得益于服务业的发展,比如说我们还讲澳门这个例子,澳门它的房地产业一直在2001年以后就不断上涨,但是它有两大主要的因素,一个是它的博彩业稳步增长,同时它的文化旅游业及其昌旺,服务业高度的发展扩大了它对住宅对商业房屋的需求。同时加上一些大型的项目,比如横琴的开发、轻轨项目,还有未来的港珠澳大桥的兴建这些大的项目也促使着房地产增长强劲,受惠良多。
    这个例子表明了什么?表明我们讲古城开发,讲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它的房地产的因素更多得益于本地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讲完全不是说非得拆迁才能换取地产开发,这是城市化和古城保护古城的改造可以协调进行,不是说两者是矛盾的,古城区包括旧城区一定要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牺牲品,这个是不存在的,对城市化还有它的地产开发,只有旧城区得到更好保护的时候,它才会得到更快速和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