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堂我一直怀有兴趣,感觉有神圣与神秘的印象,不过我去到的教堂并不太多,十余年前到巴黎圣母院,见到墙壁上有岁月润浸如玉的光泽,给人温和的感受,几百年时光流走,教堂依然为人们接近上帝的所在,说来不免人生虚幻之感。前些日子路过北京城西的西什库教堂,进到里面去看,高大的拱顶给人庄严神圣之感,带有安详静谧的气息。这教堂有座很大的庭院,左右各有建一座琉璃瓦碑亭,很有中国特征,当年义和团攻打这座教堂成为著名历史事件,关于这事件的记载颇多,大致说一九零零年夏天由端王载漪率一队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是时教堂中有法国教士和中国教徒五千余人,尚驻有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守卫,两军激战,攻打教堂的清兵武卫中军、武后卫军以及庄亲王载勋统辖的虎神营、神机营马步队、火器营炮队,守军正副指挥官及教堂主教陆续战死,坚持两个月至八月十六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法军、俄军、英军、意大利海军及日本军组队赴西什库教堂解救,事件终得结束。此劫难未使教堂受到创损,见早期图像可知当时教堂四周尚有许多院落居住教士,今已拆除或改作他用。尚可饶舌多说几句的是这座教堂建筑的外型雄伟内部华丽,为哥特式建筑,尖顶和三座尖拱门与中间的玫瑰花窗合成挺拔向上的威势,堂内有三百立柱撑起金色拱顶,又有八十扇彩色玻璃花窗,绘有圣经人物,与巴黎圣母院有近似的感觉,只是格局略小,不如前者幽深,但它在北京城颇为著名,百余年前由法国传教士建造,据说教堂内原有一架北京城最大的Cavaillecoll管风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下运到中央音乐学院,终于还是被毁掉。回头再说教堂建筑,史学家认为巴黎圣丹尼斯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地,不过最著名的还是德国科隆大教堂。我见过的教堂多为哥特式,早年在长沙城北湘雅医院附近有座旧教堂我曾去过几次,似乎是飞尖顶的另一种建筑风格,这大约是我最初对教堂的记忆。
以前读到《走进一座大教堂》,作者范毅舜为台湾摄影家,介绍欧洲教堂建筑,书中摄影精美绝伦,前几日读到新书《发现教堂的艺术》(How to Read a CHURCH),直译作“如何欣赏教堂”,为英国人理查德·泰勒所写,副题“教堂的建筑、图像、符号与象征完全指南”大约是中文版所加,似乎绕口且不大好理解,简单说这是一册关于教堂的书,有教堂指南的意义,凡关涉教堂的建筑、绘画和圣经故事,都在书中作出详细介绍,得一册在手,作专门的教堂旅游,多有助益。譬如书中《为什么要阅读教堂》一节里说:“不论规模大小,教堂都充满着象征意义。从外表来看,尖塔的顶端指向天空,入口四周的雕刻宣告着内部空间的神圣;引导你走向圣餐桌,两旁有一排排靠背长椅的通道是带领礼拜者皈依上帝的舷梯,圣餐桌是建筑物的神圣中心,安置在区隔开来的庄严所在;环顾四周,到处都有数字、颜色和动植物雕刻在石制品上,而彩画玻璃窗上的图样描绘的是关于上帝的基督教教旨。从众多的意象看来,教堂或多或少就是为了供人阅读而建造的。”便知此书谈论很是细致,过去建筑一座教堂通常要费去几百年才可完成,可见教堂之庄严也有岁月的磨砺,尤其坚石的庭柱要靠人工打造,所代表的意义也各有讲究,“简单、稳固的多利斯式圆柱与阳刚、力量有关,而优雅、修长的爱奥尼亚式则与女性、学问和智慧有关。因此,多利斯圆柱多用在纪念男性圣徒的教堂上,爱奥尼亚式则出现于纪念女性圣徒的教堂。科林斯式和混合式的圆柱被视为有特别的美感,用来敬拜圣母马利亚。一座教堂中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圆柱用在不同的地方,依圣徒的位置而定。举例来说,有时会看到由科林斯式或混合式的小圆柱构成马利亚圣像的框架。”可见要读懂教堂建筑所含意思,方能欣赏其精美奥义。
教堂所有细节皆围绕圣经人物与故事构造并寄托愿望,要读懂教堂须先阅读《圣经》,因此《圣经》成为教堂里随处可见的书籍,做礼拜做祈祷都有规矩,“教堂的中间区域,即主道两旁有一排排坐席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中堂’。这是属于俗人、会众的空间。”教堂建筑除故事与象征,还要提供实用的空间,到教堂做礼拜和祈祷之外最重要的人生活动,便是举行洗礼和婚礼,“拱顶向来被诠释为握紧双手祈祷,或是举起双臂膜拜上帝的象征,也是与婚姻幸福有关的象征。情侣通常是在圣坛的拱顶下缔结连理,圣坛和中堂就是由拱顶隔开。米开朗基罗将拱顶界定为两股强大的力量在其最脆弱的地方交汇,以形成更强大的整体——这个隐喻对婚姻似乎也很适用。”教堂的神圣,可覆盖一生。
教堂建筑的雕刻,人物动物植物都出自《圣经》,前二者不谈,这里单说植物,“玫瑰象征圣母马利亚与纯洁。圣安布罗斯讲过的一则传奇故事中也提到玫瑰花。他说,玫瑰在秋天之前没有刺,等到秋天长了刺,就是在铭记已发生的灾难:玫瑰的美丽与香气是在提醒人类业已失去的天堂,而它的刺是在提醒已经产生的障碍和人类现在必须要承受的痛苦。如果天使或天上的人身上有玫瑰,那就是代表天国的喜乐。根据同一则传奇故事,马利亚有时候会被称为‘无刺的玫瑰’,因为信徒认为她没有罪。如果你仔细看圣母马利亚图像中的玫瑰花,就会发现它的茎是平滑的。”有一种说法称玫瑰是罗马爱神维纳斯的花,西方人因此以玫瑰花代表爱,情人节送玫瑰符合神话传说,又据说血色玫瑰是表示殉道,白玫瑰有纯净和完美的意境。法国有位绘画玫瑰的圣手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耗时二十年为约瑟芬绘制《玫瑰图谱》,十九世纪初将一百六十九朵玫瑰植物图谱印刷出版成对开画册,早几年译成中文《玫瑰圣经》出版时改作小开本,玫瑰与圣经大约都是西方人相伴一生的礼物了。
2010-12-11,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