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资:略读《诗经》,我不禁如此感慨
总是看到一些名句从《诗经》中引出,且句句撼人,于是我也沉下心来读《诗经》了。
读《诗经》,却不大知道其中的意思,只是欣然于其中的韵味。《诗经》的文字上笼着千年的薄纱,又仿佛是春天的薄雾,萦绕不散,文字间的感情隔着含蓄和委婉慢慢沉淀。如同《蒹葭》中的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一样,让一盈秋水把诗人的思绪拉长,芦苇(即蒹葭)和白露的拂动又让诗人的思绪触抵到了对岸。《诗经》的文字是有特殊的生命力的,夸张的说,在《诗经》上会有血渗出!《诗经》是一片笼着轻纱的梦,是月夜下的那一片朦胧。
两千多年前的笔,却几乎写尽了天下情诗!原始而又纯真的爱情,曼延于古道,倾洒在参差的河岸上。《诗经》中的爱情却大都是羞涩的暗恋。淡淡的思绪幻化成游丝般的笔丝,《泽陂》如此,经典的《关雎》更是如此,“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轻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与此异曲同工,两千年前的陈酿散发出新的清香。一见钟情的事情也常常发生,或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或是“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郑国每年3月3日的上已节成了男女聚会的情人节,两千多年前的情人们便懂得了用花表达心意的浪漫,朴素的芍药就是那时侯的玫瑰吧!也有实实在在的互赠定情信物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水果都成了信物,看来那个小伙子只有看着木桃腐烂了!如果看一看诗中美人的模样,你就会觉得一见钟情也不足为奇了,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大家闺秀,也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人面桃花的缩影……相思炽烈,幽会也是不可少的。调皮女孩子还要故意迟到,躲起来看情人着急的模样,于是便有了《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表现更加大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句话至今还活在人们口头上。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能不为之所撼动呢?却孰不知这不是花前月下的告白,而是战乱服役前与妻子的生离死别。
一段形象的历史,在《诗经》的的民歌中拉开帷幕。民歌中的“风”作为下层民众的发言稿,反映着来自人民的呼声。《硕鼠》把剥削者的代言人定位成了老鼠,而《相鼠》更愤怒地斥诉:“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鲜明的类比迸射出不灭的怒火。《君子于役》《伐檀》更是直抒胸臆,仿佛与剥削者是面对面的斗争,无须任何的渲染,无须形象的语言,诗中的感染力眩然纸上。《七月》则是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全诗由一幅幅农事速写组成,每幅虽则寥寥几笔的素描,却溶入了作者的感情。一件件,一桩桩,如泣如诉,有条不紊,不留做作的痕迹,让人感觉到真实实在。
也许《诗经》本身就是一部大型的乐歌,是回荡在历史天空的华章。今天读起来依旧朗朗上口,如品甘饴。一个个迭字似乎依附在编钟上的音符,如杨柳依依,灼灼其华,青青子衿……琼瑶为电视剧写的曲就有很多是《诗经》中的典故,古韵被点化成现代的节奏,经久不衰,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它的生命力。
风雅颂,奏响华章如天籁,余音绕梁
赋比兴,点化丹妙成游丝,思绪飞扬
略读《诗经》,我不禁如此感慨。
(来自家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