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成“儿戏”,疑问难消除


 

不久前,广州市公布亚运10大惠民措施,市民对公共交通免费大餐非常欢迎,特别是广州市交委领导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亚运免费公共交通面向全民开放,所有在广州搭公交、地铁、水上客运的人群,都可享受免费待遇”后,原本就打算去看亚运赛事的国内外体育爱好者特别是广州周边城乡的居民更是对到现场观看亚运比赛充满了期待然而,公共交通免费这一大餐只让市民们吃了一口,就像一场闹剧般被宣布终止,改为向广州市户籍居民和在广州市居住超过半年的人口发放交通补贴。

 

亚运是国际体育盛事,广州市政府为迎接这一盛事专门推出的诸多惠民措施也都研究了相当长的时间,每一项措施的推出都属于影响深远的大事,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科学论证的,都应该是认真严肃、令出必行的。那么,为何公交免费在运行7日后就被叫停了呢?为何一级政府郑重向广大市民(包括原方案可能惠及的国内外游客)作出的承诺转眼就要变卦?政令真的可以如同“儿戏”般随意更改吗?作为局外人,我们不知道广州市政府当初是如何决策、现在又凭什么“朝令夕改”的,但有几点疑问,希望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给公众以满意的交代。

 

一是“公交免费”方案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广州市的日交通流量主要分公共交通和公私小车两大部分。广州市目前的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地铁和水上客运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公共汽车的日客流量约在600万人次,地铁的日客流量约在400万人次,水上客运的日客流量不足1万人次,在此可忽略不计;广州市目前拥有小汽车总数在200万辆左右,即使按小车正常使用率为70%、每辆车平均乘坐3人次来计算,受单双日限行的影响,每天将有一半小车不能上路,也就是说,每天接近有150万人需要转乘公共交通工具。如此算来,亚运期间,每天将有1150万人次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再加上免费后,一些本来极少出行的市民甚至是外地人群也来分享亚运盛事或趁免费去探亲访友、购物旅游,将导致客流量增加,全市每天的日客流量保守估算也要达到1200万人次。目前广州市的公交系统和辅助设施能否承载这样大的客流量?某些客流较集中的公交线路及其辅助设施会出现什么情况?政府事前有否进行预测、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如果事前进行了科学论证,相信就不会出现这种“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众的尴尬局面。

 

二是原来的公交免费方案改为发放补贴是否有法律依据?即使按保守估计,发放补贴的总额也要接近20亿元,相信这笔钱应该是从政府财政经费中支付的,这么一大笔开支有没有列入预算报人大讨论审核批准?如果没有,政府擅自发放这样一笔巨额补贴,是否违法?另外,要完成这些补贴的发放,增加的政府运行成本有多少?这些增加的成本有否列入年初政府预算?如果没有,这笔费用从哪里支出?

 

三是发放对象如何确定?广州办亚运离不开全国特别是全省人民的支持,亚运比赛也需要国内外体育爱好者们前来观摩、助威,市政府原惠民方案为全民免费乘坐公交,外来人员均可享受。但在惠民方案更改后,交通补贴只发给广州户籍人口和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员,其余人员无缘享受,这无异于剥夺了这部分人员本来可以享受的某种福利,也等于广州市政府对这部分人员失信食言了,对所有自发到广州来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的外地体育爱好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不管作出这种调整是对是错,作为省府所在地的市一级政府作出关系普罗大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不应该如此随意草率,否则,日后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人民群众都不敢相信,损失的还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