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正在进行着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文/李宗苗 (闻锐传媒总经理)
我无意去煽动仇富,只是觉得现在在进行的这样一场财富掠夺及其保卫战实力太过悬殊:一边是中国富人惊人的囤房能力,开发商不敢涨价只是给了他们更多更好的抄底机会,几百上千万的房子正好是他们财富转移最好的机会,股市暴涨就像他们的印钞机,因此,我们看到金融危机以来一次性付款而不是利用银行杠杆已成为他们的标准动作。
另一边则是,政策限制和实体经济不振的双重夹击使得他们越来越失去参与货币和财富保卫战的能力。中产成为中国社会最受挤压的群体,他们是个税的重点盘剥对象,他们是调控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通胀的牺牲品,他们的账面财富看上去很美,他们的工资性收入赶不上CPI,物价上涨让他们气喘吁吁,他们聊以自慰的财产性收入正在面临各种苛捐杂税的掠夺危险,他们眼睁睁看着优质的房产被富豪鲸吞,而他们是社会的稳定器,家庭的顶梁柱,社会转型的中坚力量。
只有极少一部分中产上行,跻身富豪阶层,更多的中产加速“下流”进入温饱型人群甚至成为低等收入者。我们越来越多地看见,有没有买房成为阶层流向与划界的重要标志。那些错过买房机会的人们,即便当时他们口袋里的钱多过已经买了房的人群,但是现在,他们在财产PK战中只能占据下风。
这样一个阶层结构和需求结构不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于楼市的健康发展有百害无一利。我们一直在强调发展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楼市,但是,维系一个健康市场的不光是房价的稳定,政策的可持续,而且更有赖于稳定增长的中产阶层的壮大。我不晓得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面临货币全球性超发的最大威胁,这些超发的货币会加速进入中国资产市场,寻找极大的获利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将面临两难,还要继续加息吗?还要“试点”推行房产税吗?调控还要不要加码?当一线城市不再是全球资本和国内“剩钱”追逐的主场,二线城市的房价将被钱迅速拉平,三四线城市或将成池鱼之殃。
与国家调控政策博奕对赌的不是开发商,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无孔不入富可敌国的所谓全球资本。它们所过之处,珠峰削平,冰川融化,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市场生态灾难。而它们的退潮与撤资也是迅雷不及掩耳。
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世纪大战,甭管是货币战争还是地产战争,都需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犹豫不决、乱中出错是大忌。
如果你是一名有产者,请看管好自己的资产,条件适可时可进行远见投资。如果你正好是刚需,没房,有点钱,听任大叔的没错,钱越来越不值钱已大势所趋。如果你财大气粗,这个时候该做什么你已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