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最好的旅伴


         

                      散文是最好的旅伴

                         ——主编手记

 

 

人生在世,乃漫漫长旅,下地开始走路便是出发,最后沉寂于大地的怀抱便是终点。

人在世上有很多旅伴,除了长相厮守的配偶,最忠诚、最贴身、最听话的就是书了。在书的世界中,最受人咂摸、琢磨、折磨的则是散文。

每次外出,带什么书都让我费尽思量。因为旅途辗转曲折,多拿一件东西都会成为负担。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书又不能少,它是消解孤闷的良药。于是,我收拾行装时,总站在书架前犹豫再三,将几本书拣进拣去,然真正与我上路的,还是散文。比如《闲情偶记》《陶庵梦忆》《随园诗话》等等。我是这样考虑的:诗歌读起来短小不过瘾;理论读起来枯燥伤脑筋;小说需要一气览完不能中断,并且很少在短时间内回头去重新翻阅;只有经典的散文书,你可以随时品赏随手放下,可以从中抽阅不按秩序,可以钻研某篇琢磨某段。

这样说,并不是轻视其它体裁,概因旅途之特点决定。散文的人生体验,广抒胸臆;点击社会,直面现实;机智幽雅,闲情逸韵;精练语言,短小篇幅;都适合来调节人生苦旅的倦意。

以上或许是一家之言尔。

其实,不光读书如此,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散文也是最好的旅伴。

你的读书笔记,它是散文;你的演讲发言,它是散文;甚至你的俗常日记你的交友信札,它都可以是散文。

人生的节奏不可能像诗歌那样老是激情澎湃,也不可能像小说那样老是虚拟冗长,散文的停停顿顿,左顾右盼;时而疾跑,时而散步;才是一个常态。

孙犁年逾花甲,散文则写得越来越精彩;季羡林九旬之后,仍然挥舞着散文的笔;还有很多诗人、教授、理论家、科学家等,都用散文描述着他们最终的智慧和哲思。

散文可以为小学子起步助跑,也可以为文化人养老送终。

感谢西安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支持,把新一辑“紫香槐”散文丛书,又如约送到读者面前。这束“紫香槐”,如能在大家困漠的眼帘中透进一点绿色,就是我们的幸福。

 

                                               陈长吟

                                       2010年初夏于散文研究所

 

附:

 

紫香槐散文丛书第四辑书目

 

陈长吟《散文之道》

和  谷《秦岭论语》

邢世嘉《罗马假日》

孙兴盛《峒川烟雾》

郭志梅《晨心飞翔》

李焕龙《感恩笔记》

赵攀强《秦巴放歌》

杨常军《秀色旬阳》

张  帆《故园风月》

郭华丽《草木本心》

李玉和《留一盏灯》

刘汉君《北上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