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长视频行业报告的蹊跷事


最近视频行业又发生“撞车”现象,那就是搜狐和奇艺一前一后,相继宣称自己是长视频领域的老大。这下又出现了世界杯期间优酷PK酷6的那杯具一幕,甚至更悲催。

先来看看搜狐的新闻稿(原文照登):根据全球知名互联网流量监测分析机构comScore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衡量视频网站价值的视频播放量(VV)这项关键指标上,搜狐视频稳居长视频行业第一,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再来看看奇艺的新闻稿(原文照登):全球知名互联网流量监测分析机构comScore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奇艺的用户月度观看总时长和用户月度平均观看时长高居行业第一,其中,每个用户平均在奇艺的月度消费时间高达326.3分钟,远高于行业其他视频网站。

天啊,同一个机构的数据!如果说当时优酷和酷6的PK还在于不同的调研机构有不同的说法,那么这次搜狐和奇艺的PK居然源自于同一家调研机构——comScore。并且,两家公司都提供了来自艾瑞、易观国际等国内调研机构的辅助数据,以证明自己是第一。

好一个真假美猴王,到底谁才是第一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相比国内的调研机构,本人还是更相信有国际背景的机构,至于原因,你们懂的。我相信comScore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这一次,这家调研机构被搜狐给狠狠地耍了一把。在comScore的统计中,6月、7月搜狐视频的VV流量确实超过了10亿,但是,在统计过程中,comScore将多段视频缓存的文件都分别记录了一个VV,这意味着VV数会暴增。据说,comScore将事实和搜狐说了,不建议直接引用此数据。但搜狐置comScore的建议于不顾,执意要利用此数据太高自己的身价。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搜狐靠重复VV得出的结论来宣称自己是长视频第一,这是有问题的。

另外,对于报告,我还有一个想法:最好是结合多家的数据进行解读,参考着比对,得到一个更具权威性的结果。结合我手里的一些报告,对于这次乌龙事件,我有如下看法:

1、不过硬的宣传容易引人诟病,“第一”只是个噱头,是个虚名。搜狐大概在门户概念上一直被新浪压制着,落得了个“千年老二”的角色,一直翻不了身,特别是腾讯成为新的门户后,搜狐“第一”的愿望更是无望,所以搜狐大概有莫名的“第一”情结吧。

2、以正版高清影视、综艺、纪录片等长视频为主的搜狐视频,其实有很值得宣传的点,特别是搜狐视频的高清和“独播剧”独特模式,用户反响还是很不错的。争第一不如争用户体验。从搜狐的新闻稿来看,其中提到,《婚姻保卫战》在工作日的单日播放量超越2000万次,周六的日报放量超1700万次——这说明了工作日比周日更高,显然搜狐视频在人群定位方面,还是非长视频的主流人群。对于长视频用户来讲,周末的活跃度会高于工作日。

3、结合comScore、易观国际和艾瑞三者的报告,尤其是易观的报告中提及,在“同类别单次播放时长“这一项上,易观的结果是:优酷(2.39)、土豆(1.99)、奇艺(4.99)、搜狐视频(4.65)、酷6(2.88),这说明搜狐和奇艺在长视频方面相差不大,奇艺还是略占优势的。而艾瑞的数据中,2010年9月在线视频网站人均单日有效浏览时长排名,也是奇艺第一,搜狐第二。在comScore的人均浏览时长中,奇艺是326.3分钟,搜狐只有151.1分钟。

4、坦白的说,找传播的噱头,大家都是热衷的,不过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切忌混淆视听。视频行业是个口水战横飞的行业,竞争很激烈,也要悠着点,不要因为急躁成为业界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