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漏文章之八《行者有疆 思想无限——北京、三亚、厦门三城市房地产考察札记之一》


    

时间:2007年12月12日-15日
地点:北京
考察背景:大连日报组织大连市房地产从业者百余人参加住交会及楼盘考察
京城印象:功夫更在地产外
说老实话,我并不喜欢北京。不光是春秋的风沙以及夏季的炎热和冬日的寒冷,一看见满大街的各色车辆密密麻麻地堵在那里,心里都发堵。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和我的想法一样的,我的朋友和同学,算起来不止二十几人都在北京打拼,人家喜欢北京的理由同样也很多。在大连机场登机前,很意外地遇见了M君,说起北京和住交会,曾经是北京人的他和我就很感慨,做地产近10年了,光是住交会就参加了不下五、六次之多,期间我和M君还曾在北国长春做过不同的项目。看着身边一些年轻的生疏面孔,不禁感慨真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主办方安排考察的第一个项目是金地集团的格林小镇,位于北京通县。通县古称通州,又有南通州和北通州的说法。据说当年的大贪官和珅就曾拿通州作对联难为同是政敌的纪晓岚,上联是: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眼明人都看出这是一幅比较难对的对联,而才华横溢的纪晓岚稍加思索,对的下联是: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对联的上下联严丝合缝,对仗工整且寓意深刻,结果弄得和珅哑口无言,只好讪讪而去。现在的北京人习惯把这里称为通县,如果不塞车,从王府井到这里也至少需要2小时以上的车程。我们的大客车走走停停地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因为不是第一次看金地集团的项目了,所以大家对于售楼处的布局、摆设以及售楼小姐的解说只是匆匆了解了一下,就直奔样板间而去。看了几个样板间之后问起身边朋友的感觉,大家都说很一般,就是大连市五年前的水平,如今像大连的某些企业在做项目时已经是几万平方米连园林景观一并做出来的“营销体验区”来说,金地格林小镇就像它的案名一样,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不仅如此,来自大连房地产企业界的两位工程出身的老总T君和G君还就施工现场挑出了许多弊端。
接下来参观的是复地集团的“PEKING首府”,北京人是玩地产概念的祖师爷,在案名中多一个莫名其妙的英文单词大家也都理解,毕竟明年奥运了么。公平一点说,这个项目的大气以及开发商的投入还是让大连的同行们吃了一惊。售楼处外部全部木艺装饰,隐隐有木雕的艺术味道。售楼处内部也是大气奢华,光是一个巨型模型就吸引了大家的眼光:因为是在CBD,模型不仅仅做了自己的项目,而且把周边5公里半径的知名建筑全部罗列了。样板间奢华中又夹杂了许多艺术元素,包括宗教、音乐、绘画等等,同时灯光的运用、色彩的着眼、材料的质感以及空间布局方面,都有高端项目可圈可点之处。高端的产品当然价格也是一流,均价人民币三万元,最小的户型也要近千万元。看来这里真的是不仅首都富豪阶层居住地了,恐怕也是全国富豪的集散地。大家开玩笑说这里会不会应了电影《大腕》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住这样的小区,您要是开一辆日本车,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作为同业人士,除了虚心学习之外也看出了项目本身的一些瑕疵,比如外阳台用的绿色玻璃和北京冬日的天空很不协调,园林景观中一些树木的搭配稍显混乱,等等。和我同居一室的M君是来自大连某媒体的老总,老兄在镜头前端详绿色阳台且百思不得其解:这么高端的项目干吗用个绿色立面,难道有钱人都喜欢绿色,包括绿帽子?这位仁兄的喃喃自语引得大家笑声一片,连吃不到葡萄的酸津也去了大半。
晚上和北京的朋友们小聚了一下,席间发现北京城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包容性变得更强,在座的几位朋友除了两位东道之外,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问及他们在京生活的感受,大家都是一幅既幸福又无奈的表情:北京的气候、交通、物价等等确实不如大连那么适合居住,但是北京遍地的商业机会却很难使得他们离开这座城市。许多来北京多年的朋友已经在这里买房买车,加上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你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出外地人的影子来。忽然也就想到大连,作为东北人最向往的美丽城市,连京城的原著民都几乎没有了优越感,拿着街道最低生活保障却又喝着啤酒看球赛的大连本地人,有什么理由一口一个“NAN们北边来的”瞧不起外地人?
如果说“PEKING首府”是给来全国富人们居住的,那么在紧邻北京奥运场馆的“盘古大观”则是给全世界富豪居住的了。光是门前十几米高的紫色布幔已是先声夺人,平均50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则是让人咂舌不已。大概真的是站在了国际前沿的角度吧,样板间把奢华、铺张做到了极致。我们参观的样板间在20楼,从楼下俯瞰,奥运的“鸟巢”、“水立方”赫然在目。大概是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得太多了,从这栋建筑物上看去,这两栋让全国十几亿人牵挂和瞩目的知名建筑却给人大失所望的感觉。说老实话,从我的角度看去,“鸟巢”象一个巨大的乌龟壳趴在冬日的天空下,而“水立方”则更像一个比例失调的火柴盒。不过这个项目规划的视野和力度,在全国的地产项目中,恐怕也是首屈一指了。据说是李祖年大师的倾情之作,设计费也是个天文数字。售价是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单套价值在3000万以上。我就纳闷了,谁有这么多银子却如此张扬?难道就是为了在家里看到奥运比赛实景?但是售楼人员却是不屑一顾,告诉我们的担心是在多余了:现在好楼层已经销售一空,销售状况之火爆,连开发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许多大连同行对这家开发商的实力越发敬仰:这样的地段、这样的作品、这样的手笔!同行的W君是我相识多年的一位大哥,他一语道破了天机:都说在北京做项目水深,现在看来,许多功夫更在地产外啊。
多年前来北京考察地产项目,就听北京的同行说起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区别。朋友的原话说,北京是一个有山无水的城市,你看一下八达岭逶迤的长城你就知道燕山的雄伟和北京城的深厚底蕴;而上海则是有水无山的城市,我记得当时全国有一个最贵的别墅项目就在上海的佘山,项目名字叫做“紫园”,据说售价是1.44亿元人民币。而佘山的海拔高度是96米,但这已经是上海最高的山了。忽然就想起大连,和北京、上海相比,自然优势是没得说了,山海相连,山水相依,城市建设也是没的说,曾经是全国城市学习的榜样。在这样一个城市作项目,可不要辜负了这个城市的好山好水。
接下来是参观住交会。同往届一样,“名人”、“名企”、“名盘”的三名评选活动都放在晚上举行,而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出现的,都是全国各地的项目集中秀。北京本土的企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许多大企业也是大手笔地投入。其中最抢眼的要数张保全的“二十二院街”项目,推广主题为“一条街的婚前报告”,创意独特加上姜文等明星大腕的巨幅照片,一时间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素有“地产教父”之称的冯伦也是不甘寂寞,借着展会的旺盛人气乘机搞了个《野蛮生长》的签售。我大致翻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教父居然在南德集团做过一段时间,而且和当年的风云人物牟其中颇有一段恩恩怨怨,而今老牟却是锒铛入狱,而当年的“小冯”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不知道老牟看到这场景该作何感想?另外值得一提的北京本土企业是中坤集团,大连的同行们对这家企业并不大熟悉,我就现场给大家介绍:这家企业的老板很出名,是诗人出身。老板名字叫做黄怒波,笔名骆英。据说有一次京城的地产老板举行一次很隆重的聚会,人数多达二、三百人,轮到骆英发言时,他一句“我是诗人”曾经让台下的地产老板们哄堂大笑。骆英还有一个令人钦佩的举措,就是给中国诗歌协会一下子捐了一千万人民币。这本来就是个饿死诗人的经济时代,我不敢说骆英此举的重大社会意义,就象我不敢说赵本山和东北二人转的意义一样。骆英的项目是北京的一个商业项目,很不错的地段,但是感觉规划水准一般,想来诗人做项目时不可能像写诗那样纵横捭阖、恣意汪洋吧。转了一圈后遇到大会的秘书长单大伟,这老兄匆匆点头,急急招呼,忙得像一个陀螺。看来赚钱不假,辛苦也是一定的。参展项目中,居然发现来自贵阳、昆明以及厦门等城市的楼盘不少,一个贵阳的项目展位上还坐了几个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女孩。看来人家也不想偏安一隅,借着展会的机会也要“展扬”一把,这和大连一些企业六、七年前的想法和做法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态看人家。六七年的时间说来也不短了,如今的大连地产企业,包括大连的润德、裕景等企业都是大展位、精装修的大投入,而晚上的“三名”颁奖典礼上,以大连亿达、松源等企业为代表的大连军团更是收获得盆满钵满,看着镁光下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也着实为他们高兴,至于有多少含金量,那是后话,先在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中过把瘾再说吧。
在北京的最后一个晚上,有北京的一个同学发来短信说,以前我很要好的一个同桌王晓飞同学,也是在通县买的房子。虽说远了点,但是毕竟在京城安了家,为了这一套房子,我这位同学可谓是呕心沥血,拼命赚钱,比我还小一岁的他终于累倒,等到医院检查时竟然已经是肝癌晚期,从发病到去世前后不到一个月,可怜身后年轻的妻子和一个刚刚周岁的孩子,那套通县的房子还在每个月的按揭款里吞噬他的血汗钱。我无语。记得从盘古大关出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条胡同里停了好多出租车,近了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出租车司机吃饭的集中地点,墙上的广告赫然写着“的哥吃了都说好”、“香河肉饼”、“啤酒、凉菜、粥免费”字样。不远处就是一个旱厕,不知道哪位不甘寂寞的京城艺术家居然信笔涂鸦,画了好大面积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