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性格形成的环境因素


                            嵊州山水孕育一代英才马寅初
 
               -----浙江之行访马寅初故居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QQ175613195,电话13766307454)

 

    浙江之行,正值秋高气爽,2010年10月8日,我与弟子阿贵考察了嵊州马寅初故居。

    一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让我心中早就向往嵊州,谢谢阿贵抽空驱车送我到嵊州浦口镇。马寅初故居地处四明山西麓,郯溪东畔。下车后走进一条巷子,古朴的商铺透出昔日的繁华余辉。不时有休闲的老人向你点头微笑。我在浙江旅途中问路时,常相遇热情和蔼的浙江人,他们无论男女老少,尽可能地向你讲解行车路线,生怕你问的不详细考虑不周全。这么多年来我行走在神州大地上,觉得浙江人最可敬,他们的待客之道让我感受浓浓的友情,人在他乡,身沐春风,一股暖流在心中洋溢。
 
   嵊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不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在此结庐而居,从而为今人留下林林总总的名人故居。我此前考察过晋代书圣王羲之隐居金庭观。如今走近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马寅初故居,从他所生活在这块钟灵毓秀土地上的点点滴滴踪迹上,寻找铸成伟人性格的内外因素。

    从嵊州老城区途经位于城关东北隅的艇湖塔,其位于艇湖山巅,艇湖山出北门数第一山,山巅古称"龙头",整座艇湖山呈蛟龙游向剡溪之势。相传造艇湖塔为镇龙脉,系嵊州市的风水塔,与亭山上的天章塔遥遥相对。
  
    1882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初九),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县浦口镇(今嵊州市浦口街道)一个酿酒作坊主家中。说来也凑巧,寅初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五马”相聚,在命理上也是天地同流课,十分难得,属性为马者,身心活跃。

    其故居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民人街,系砖木结构的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经测,为午山子向甲午金穴。我们跨进门去,见到江南民居特有的天井,匀称的鹅卵石镶铺成典雅的图案。前后三进,两侧有厢房。第二、三进的楼上,四周以回廊相通,俗称走马楼。王太夫人生马寅初的房内,仍然摆放着古色古香的雕花床,桌椅俱全。在这座坐南朝北、分三进的砖木结构酒作坊里,我们行走在走马楼上看到一个个酒坛,岁月流转再也闻不到酒香,但这里竟孕育了大名鼎鼎的马寅初!一个伟人曾在此呱呱坠地,后来长大从此漂洋过海,成为学识丰富,富有独立思考的大学问家,他的声音后来震憾了中国政治舞台。

    故居建筑由马寅初之父马棣生在清光绪年间建造,供马氏家人及“马树记”酒坊师徒们居住和使用。马寅初的童年在剡溪两岸的青山绿水见度过。17岁赴上海等地求学。25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美国耶鲁大学,194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在新中国,马寅初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浙江大学校长,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校长等要职,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人大常委,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1957年,马寅初以超人的胆识发表了《新人口论》,大声疾呼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强调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物质生产必须协调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寅初在人口理论上的远见卓识收到了了错误的批判,含冤受屈二十年。1979年,马老98岁高龄时,党和国家为他恢复名誉。此后,曾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安然告别人世,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念。

    怀念他博大精深的学问和捍卫真理、无所畏惧的高风亮节。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杰出人物中,马寅初的名字、业绩和品格,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放异采。在他的百年生涯中,六十岁时与蒋介石之流斗争;八十岁时与康生之流斗争。在这两次全国瞩目的斗争中,权力都在对方手中,真理都在马寅初手中。起初,两次都吃了大苦头;最后,两次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经历大难的马寅初91岁患肠癌,硬是活到了一百岁。古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吾说:“做人当学马寅初”!马寅初是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崇敬的楷模!

    在那些“左”倾势力专横的岁月中,遭到错误批判和处置的人很多,违心地检讨甚至“认罪”者不乏其人。在我生活的赣州竟有一个为邀功请赏的曾某,在文革中出卖勇于探索真理的高中女生李九莲,让一个才女的青春岁月在监狱中度过,后来在矿山戴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生活,最终还是死于左倾势力的枪弹之下。

    说真话难,难于上青天!马寅初的特别可贵之处,在于他为国为民坚持真理,身处逆境时宠辱皆忘,斗志弥坚。面对全国性的大批判,他那种唯科学是从,唯国运顿首的伟大精神如泰山屹立不动。马寅初公开声明: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马寅初那黄钟大吕的声音,如雷鸣闪电划过文革黑暗的夜空,永存人间。

    为何在马寅初身上有如此风骨?

    嵊县人亦柔亦刚,以柔美见长的越剧发源于此地,又因嵊县多出绿林好汉,有“嵊县强盗”之说。据说,解放前上海滩上做保镖人中就有不少嵊县人在冲锋陷阵,以行为果敢不怕死著称。

    嵊县人刚的性格,与嵊州拥有众多雄俊挺拔山峰有关,在马老幼小心灵播下正直独行性格种子。这种性格一直影响他的人生。1940年到1945年因抨击蒋、宋、孔、陈四大家庭而遭国民政府的四年囚禁,在狱中度过了他的六十寿辰。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还为此联名遥致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建立新中国后,面对政治高压,在中国大地上有多少像马老一样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今天,马寅初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敬意,首先并非因为他是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不是因为他担任过北大校长,而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独立思考、服从真理的良知和品格,那种不畏权势、置名利于身后,宠辱不惊,所表现的浩然独立的人格力量。

    嵊县人柔的性格与水有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记载:“浦时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马寅初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天天与平静流过的剡溪水相处。他的远大志向正如宁静而致远的黄泽江,不满足于眼前的小天地,而是流向更广阔的空间。求学的强烈欲望终于成就他漂泊美国求索历程。

    从马老故居出来,秋阳高照,小巷斑驳的石板路上镀上一层金黄色的光彩,大门左侧墙上嵌着的一方淡青石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上刻着:“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寅初故居”,我依依不舍地对阿贵说,来此一趟,心灵受到洗礼,拍张照片留个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