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与还钱(10月26日)


 

2009年10月31日,本人写了一篇文章《从跟谁借钱说起》,时隔一年,再度写这个主题又有了一些深入的感悟。

 

当前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管是在盖房买房、结婚子女上学还是在遇到家人的一场大病或者马拉松式的病情之下,或者是你的企业遇到意外危机与面临巨大机会,都不能不面临在财务上捉襟见肘,需要借外债度日支撑的时候。

 

在中国的传统之中,借钱首先从亲人与家人之间借,还钱先从最陌生的人开始还,这不仅是基本的规矩,更是在人进入到心理成熟期之后必然需要进行的转化。

商品社会遵循的原则是借钱先从关系最陌生的开始借(比如银行),即使是从家人与亲近之人,也要先约定借钱的利息(似乎不给利息就会搭上沉甸甸的人情)。

不能不说,这是对中国传统的瓦解,更是对人情的亵渎。

 

本人在少不更事的时候,也是对这种传统表现出了极大的叛逆。

由于漂泊在外,总是无形中忽视了家庭的亲情,即使遇到了难以度过的危机,都首先通知围绕在自己身边甚至关系不是很密切的在外围的朋友,内心渴望着他们能帮自己度过难关,即使遇到盖房这样人一生或许只会遇到一次的大事,钱不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还是外边的朋友,碰了一鼻子灰,实在不行了的时候,才转回家请求亲戚家人的帮忙。

但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私人朋友之间都是遵循“不从别人那里借钱,也不把钱借给别人”的处事原则。

 

开放之后,中国所追求的国际化的商品社会让中国社会传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信用卡不仅鼓励人们把储蓄花光,更鼓励人们透支;年轻人更有理由享乐,老人更有供养子女甚至孙子女的责任与义务,社会主流不是把省吃俭用作为首要原则,还难免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出现。即使没有钱去上学、购物甚至买房子车子这样的大件,甚至没有钱结婚以及去旅游,都会有人主动地借钱给你,让你先花个痛快再说。

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而且要还本付息,当你债台高筑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未来的某段时光变得不自由,那被某些激进人士美其名曰加强了进取心与责任感。

——这一点颇有点像浮士德与魔鬼靡菲斯特之间的关系。

 

外人会由于你给他们造成了困扰,介入了他们的生活而感觉不爽。因为当你从别人那里借钱,就意味着介入了他人的生活,就意味着你给他人带来了困扰。假如你的家人知道你遇到困难之后,想到求助的最后才是他们,那么家人会感觉情感上受到了伤害,甚至会有怨言;从家人手里借钱,就更是难以保证自己面子问题不受到伤害了。

 

中国传统与现实世界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差异。

中国传统之中有年关的概念,就是说你可以跟别人那里借钱,但在春节(更确切地说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前还上,否则那个年自己都过得不舒服,遭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比如最经典的杨白劳的故事。

但现实的商品社会,借钱的人却不怕过年,相反希望对方还款的周期长一些,比如经常有15年、20年甚至30年之类的漫长的借贷还款周期。商品社会不怕人借钱,甚至追着别人主动把钱借出去,即使对方再不缺钱,都要把钱借给他,即使对方已经走出了资金瓶颈,而提前还钱,都会被作为违约方而对簿公堂,所以就出现了不差钱的人永远不差钱,差钱的人更差钱的现象。

原因是钱也是一种商品,可以买来买去的;信用更是一种商品,等级评定是可以花钱买的。即使你仅仅差银行一毛钱,都要由系统自动计算出你每个月交数十元的滞纳金,而且银行总是可以比你更加地理直气壮。

 

商品时代,人人追求提前享受未来的生活品质。

用自己的未来、诚信以及情义等等原本无价的东西,被别人提出标签,当作商品去卖。不管是优质资产还是不良资产,也不管是次级债还是什么垃圾债务,只要能让提供包装与销售的机构有利可图,就会包装成为精美的礼品,用专业人士都听不懂的花言巧语销售给那些局外人。

资本市场更是把一切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证券化,通过把未来销售给那些愿意听故事的人,勾勒出一幕幕美好的前景,甚至与那些有权威形象的评级机构勾结,图谋对那些需要对自己的血汗钱进行理财以实现增值的人的欺诈。

但那种累卵般的危机假以时日总是会爆发的,比如美国次级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在中国传统社会,不借钱不欠外债是一种美德;但在商品社会,这种情况却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因为你没借过钱,因而谁都不知道你借了钱之后,到底收购会赖账不还。你不存在借款,谁都不知道你借钱之后会怎么样。

相反,那些负债经营的,却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毕竟他用的不是自己的钱,假如你继续输血给他,他还有一条活路,把原本欠你的钱至少还上一部分,但假如你不再给他供血,他就会由于血流不畅而突然死亡。你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债主,不知道在你之前排队等待赔偿的有多少人。所以唯一安全的方法是不断给他输血以维持生存的希望。

情义无价,当你把情义标出价码,那本身就是对情义的降价。从无价到有价很有点像从无期徒刑到有期徒刑。即使年头再高,比如麦道夫那样的,都只能老死在监狱,而没有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

在生存压力巨大的商品社会,那无疑是找到了养老的居所。跟受到惩罚是连边儿都沾不上的。

 

贾春宝

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