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不是为了抑制房价


加这点利息,对动则一年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上涨的房价,对投资者的决策不会起到直接的影响。对开发商来说,加这点利息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也不至于有什么影响,开发商还是会看市场定价。对买房人的限制政策比利息的增加的影响根本不能在一个层次上比较,限制买房人会直接去掉了部分买家,减少了市场的需求,这种影响对于够条件买房的客户来说,做投资决策在短期也有了负面影响,让本来的买家也存在变数。加息后利率水平稍高于通胀率,为避免货币贬值而买房的冲动是会有所减弱,但这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也不应该是这次加息的目的。

对于当前的宏观形势来说适当调高利息不止是看到眼前通胀问题核心,并有长远考虑的灵活举措。它是以点带面、影响产业走向和谐的隐形政策。这才是市场化的手段,比起硬性政策,既简单又高明,把握适度,调控稳、准,带动因势利导的各方资源合理促进新经济结构的形成。

在人民币升值情势下,胆敢加息,没有看清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可能做到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他调整的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而市场化的货币利率早已实际上调高了。能变成人民币的热钱,可以非常简单地找到市场化的利率收益。上调利息,可以抑制只能依靠特殊身份和低利息贷款的投资项目,减少低效益的投资资金需求,在货币市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这反而会降低真实的充分市场化的利率,名义利率越接近市场化的利率,评价社会产业的标准越科学,效率越高。这比审批制度要强得多,事半功倍。

人民币升值,利率又上升,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低利润的出口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来消化,就会变得无利可图。富士康面临同样的情况,但他的营销能力充分地利用了危机,通过自己的独到能力,说服客户提高加工费来提高它的收入,不但化解了危机,还进一步排斥了竞争对手。无此手段,只有靠廉价劳动力赚微利的企业,只有逐渐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企业让出的市场空间,又能增大其他企业的的生存机会。从大局上说这是一场最应该迅速进行的产业优胜劣汰,只是要稳步进行,保持充分的理性,在现在外汇储备额巨大,顺差依然,且有继续加速增长趋势时,有相当的承受力,这种调整就再恰当不过了。

调高利息应对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投机性炒作,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被炒得高企的物价,没有必要的炒作性高价需求带来的相应产品的加速生产或进口,会打击市场的稳定性,恶化产业的生存环境。苗头已经不小,当然特别需要抑制。

认识到这些,看似不可为之事,就有必为之的道理了。从这些点敏锐观察,适度把握,即关注产业活力,劣汰落后的同时能保持有优胜,减低市场通胀预期,复杂局面,系列微调,绝对是高明之举!

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上说,中国年内不加息,可还没过10天,就真加了。不能想象,象周先生这样身份的人会故意出面混淆视听,只能理解为,周先生自己的观点如此,只不过加息的决定来自更高层的决定。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否定某种调整的可能性,周行长说这话时有些冒风险,肯定思路也跟上层不大一致。沟通的不够就对敏感问题表态,误导市场,会影响央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