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为妙——《求职游戏》创作谈


第一次写创作谈,不知如何落笔。

通常我只负责写,解读不是我的事情。作品如何呈现,我是清楚的,但我相信,一定有另外的内容,是在我之外的。我很高兴,我的作品经常比我聪明,比我广阔。相比较而言,我更像那个注定要把它们写出来的人,并且,我执行了这个动作。

《求职游戏》是否只写了一个求职的过程,其中意味,由读者去体会创作。实际上,每当我看见路人行色匆匆,因为都市生活压力,让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没有价值的疲倦,我都有一种流泪的冲动。很多追问,在这个时代已被遗忘,何况人与生活。

我的表达,已止于小说。而读者通过小说的表达,会有无限。误读是一个真理。在这样的一个我力求写的“好看”的小说背后,谁能成为真正的读者,是我不能控制的。我也不敢奢望会有真正的读者存在,想读故事的,读一个故事,想读其他的,自然会有体会。也许有些内容,解读者会让我意外:我在写的时候,是这个意思吗。

我不想在这篇小说中,让我自己有什么表达。我只是呈现。呈现是它所有的内容。至于轻微的讽刺,大约源于一个作者的天性。游戏到底是什么?在小说的结尾,张凯感觉,他的“美好生活”是不可复制的,那么可以复制的又是什么?

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邓朝辉,他比我更懂,说的比我更清楚。

我还是少说为妙吧。

 

此文应《中篇小说选刊》要求所写,原小说发于《北京文学》九月六十周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