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俏皮信尾语


鲁迅曾留下了大量的书信,现存有1455封。这些书信不仅记述了鲁迅的友情、亲情传达,文债往还等,聚焦世事、人情、学问,不仅洞悉,而且常常不迸现出思想的火花,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上海实危地,杀机甚多,商业之种类又甚多,人头也是货色之一。”他这样揭露一些丑人:“连寻人广告,也有自己去登借此扬名的。”他厌恶那些“才子”,“扭扭捏捏没有人气,不像人样,虽然改穿西装了,内容也并不两样。”鲁迅热爱关怀青年,是柔石一类的青年,但他也鞭挞另外的一种青年:“近十年中,有些青年,不乐科学,便学文学,不会作文,便学美术,而又不肯练画,则留长发……”

 

读这些书信,可使我们认识了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鲁迅,一个“圆整”而非“平板”的鲜活的伟人。

 

有趣的是,鲁迅在信尾所用的问候语常常十分俏皮,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写信,自然少不了在信尾写上问候语的。鲁迅早期的信多用文言文,结尾常用“此颂曼福”、“即颂时馁”等句。后来,鲁迅用白话文写信,如收信人从事著译工作,信尾写的是“即颂著祺”、“即请撰安”等句。是教师,用“并请教安”;是学生,用“即颂学安”。如是夫妇,便“即请俪安”。如是离家在外者,用“即请旅安”。写给母亲的信,要“恭请金安”。如果在春节时写信,会“即颂年禧”;若是春夏季节写信,就用“并颂春祺”、“顺请暑安”。此外,鲁迅还根据不同的信,在信尾写“日安”、“时安”、“刻安”等问候语。

  

鲁迅曾写给许广平不少书信,仅《两地书》原信就保存下来了68封。这些书信中,体现着鲁迅惯有的幽默,信尾问候语也很风趣。1925年7月16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就北京女师大

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和许广平讨论,信尾用的是“顺颂嚷祉”的问候语,祝福她在吵嚷中得到幸福快乐。
  

1935年7月,作家叶紫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已经饿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钱,以便救急”。7月30日,鲁迅给叶紫写了一封回信,给了他一些钱,信尾问候语是“即颂饿安!”如此之出人意料之问候,实在是俏皮得很,凸显出了一个很可爱的鲁迅形象来。(刘继兴)

 

 刘继兴博文精选:    母校贺昌中学65校庆感怀与朗诵词   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贺昌

“七夕”传说中隐藏的一场战争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清代晋商们的不幸婚姻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娶了姐妹花的现代出版大家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含泪播种欢呼收割:两书横空出世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鲜为人知的民国《岁寒三友图》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老同学刘强局长的税史妙文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音乐妙用:一曲能当十万兵                      陶行知六字箴言挽救无数生命

张学良最钦佩的民国作家                        史上最雷人的经典啰嗦诗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正史中记载的古代唯一女将军                    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大将是谁

能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的春秋怪杰                  中外史上超牛的六个“钉子户      

周恩来曾写过哪些诗歌                          毛泽东惟一赞扬隐蔽战线英雄的诗      
文武双全的“井冈三美女”(组图)              丁玲爱过的四个男人             
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                        毛泽东情有独钟的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