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骏置业:“小龙湖”冲刺上市


在这一波赴港上市潮中,福建的房地产企业结伴“出海”颇受关注。宝龙地产(1238.HK)、明发集团(0846.HK)和禹州地产(1628.HK)相继成功登陆港交所。

近日,据本刊获得的独家消息,在福建房地产市场有“小龙湖”之称的中骏置业正在挑选基础投资者,并计划于2010年元月底赴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2-2.5亿美元。

“实际上早在(2009年)10月22日,中骏置业就一次性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一位接近中骏置业的投行人士告诉本刊,十一前后恒盛地产(0845.HK)、华南城(1668.HK)挂牌首日即破发,紧接其后的宝龙地产和恒大地产(3333.HK)不得不通过降价和减少融资额才勉强得以上市,卓越地产更因认购不足折戟而归。“因为中骏置业不像有些公司被境外私募基金给‘挟持’了,所以在上市时机的选择上就比较主动,公司也不想贱卖,于是就选择了观望一段时间再说。”上述投行人士告诉本刊。

应该说是龙湖地产(0960.HK)的上市表现让中骏置业看到了希望。11月11日,龙湖地产在香港公开配售时,冻结资金412亿港元,获得57.5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认购金额190亿美元,超额认购47.5倍,并以接近上限定价。“龙湖现象”反映了全球资本市场其实并不缺钱,而是缺少好的投资对象。

那为何中骏置业不趁着龙湖带来的兴奋劲儿启动路演呢?上述投行人士认为,目前已至2009年底,机构投资者都已落袋为安,不愿再冒着损失一部分年终奖金的风险去做一些存在不确定性的投资,而且,圣诞节前后也是境外基金经理比较集中的休假时间,所以,中骏置业选择了在2010年元月份启动全球路演。

全国化扩张

中骏置业成立于1996年,是中骏集团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中骏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7年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下设三家控股子公司——中骏机械、中骏电气和中骏置业,主要产业包括投资控股、建筑机械及电力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投资等。

中骏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刊,中骏集团掌门人黄朝阳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黄朝阳先生籍贯福建泉州南安,是印尼归侨后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创业,他最初是一名汽车零配件供销员,长期奔波于东北、华北等地区,后来靠代理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销售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2年后的今天,中骏集团机械和电气方面的业务已颇具规模,中骏机械的产品线囊括了大、中、小型挖掘机,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五大重工企业中的两家——住友和石川岛分别组建了两家合资企业;而中骏电气的产品线则立足于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预装变电站等各种大型电力设备,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

中骏置业创立于1996年,起初主要在福建市场精耕细作,2004年开始进入北京市场。直到十年后的2006年,黄朝阳才开始在地产业务上真正发力,挖来原厦门建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李维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并计划在2007年底赴港上市。但2007年10月远洋地产和SOHO中国上市之后,港股进入熊市,恒大、龙湖相继折戟而归,中骏置业也就不得不搁置了上市计划。

上述中骏内部人士称,2009年6月份,中骏置业管理层就意识到上市时机来了,开始筹备上市。因为公司本身管理比较规范,上市资料齐全,所以很快便于8月中旬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在10月22日一次性通过港交所的聆讯。

本刊几经辗转获得的一份资料表明,截止到2009年11月底,中骏置业土地储备为688万平方米建面,80%分布在厦门、福州、泉州一带的海西经济区,其余20%分布在北京、深圳和山西等地。

“中骏置业有点像是跨出重庆、进入北京那一时期的龙湖,只是比龙湖的全国化扩张晚了一步。”上述中骏内部人士说,中骏置业今后的战略是深耕以厦门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区,战略进入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其中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将是重点发展的市场,目前已在北京CBD完成高端项目‘世界城’的开发,具备扩大经营规模的基础。”

“中骏置业2009年的销售收入预计达到45亿元,相比2007年的10多亿元,显然现在上市比较划算。”这位内部人士透露,今年8月份,中骏置业引入了一笔一亿美元的私募投资,投资人主要包括香港莎莎百货和百老汇等。当然,这笔资金主要拿来扩充土地储备,“中骏置业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销售收入突破百亿。”

小龙湖

“中骏的项目有一定的定价权。”泉州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相比同区域的项目,中骏要溢价20%-30%,有的甚至要溢价40%以上。在厦门本岛,中骏开发的“海岸1号”项目,临海的房子卖到了一平方米11000元,但同期同区域的其他楼盘均价也大都停留在7500元上下。在泉州,情况也大致类似,2009年泉州新房均价刚刚突破7000元,但中骏开发的项目均价接近10000元。

“中骏在福建被称作‘小龙湖’,主要是因为产品做得好,不光是用材好,产品的规划设计水平也相对要高很多。”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这跟黄朝阳早年的创业经历有关。黄朝阳有很多时间是在香港集团总部工作,对香港的房地产开发水平有较深刻的了解。并且,更重要的是,中骏集团在和住友、石川岛的合作过程中,对日本企业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方式耳濡目染,从中学到了不少。

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黄朝阳就曾表示,对于中骏置业来说,“构筑传世家园”的企业宗旨,并非一句空话,中骏置业把产品品质作为竞争策略的基石,致力于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公司赢得尊敬和让员工感到自豪的品质,通过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在设计阶段就对产品品质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据一位内部员工透露,中骏置业有一整套完善的业务流程,相关文件就多达130份。

其实也正是因为在管理体系上实现了精细化和标准化的运作,这使得中骏置业形成了目前丰富的、偏重于中高端的产品线,以及敢于快速启动全国化扩张战略。从开发过的项目来看,中骏置业的产品线很宽,涵盖了海景豪宅、市中心高档公寓、市郊康居工程和城市综合体等,在公司的土地储备中,甚至还包括一个高达2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休闲度假项目。

李维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未来会保留一些优质物业,物业租金收益力争占到公司总利润的30%。“不仅仅是出于增值的考虑,持有优质的物业可以让公司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拥有现金流,规避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由于中骏置业尚未披露招股书,本刊获得的数据有限,因此无法做进一步的分析。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在产品品质和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中骏置业确实与龙湖神似。等到补齐了融资这块短板,中骏置业的潜力也才能真正得以释放。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