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像一列飞奔的高速列车,只是很多人被甩在车外。
——题记
1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美国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酸溜溜地提到了中国的高铁。奥巴马说:
“From the first railroads to the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 our nation has always been built to compete. There’s no reason Europe or China should have the fastest trains or the new factories that manufacture clean-energy products.”(从第一条铁路到第一个高速路系统,我们国家从来都是最具竞争性的建设者,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火车或者制造新能源产品的工厂,没有理由出现在欧洲或者中国)。
就在28日这一天,奥巴马在佛罗里达宣布建设高速铁路计划。
奥巴马之所以对中国高铁如此“刻骨铭心”,实际上是把高铁看作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象征。高铁不仅是高铁,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担当了时代变迁、以及中国崛起或东西方力量对比的隐喻。
想当年,改革开放之初的邓小平在日本乘坐了新干线后,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现代化,而我们为什么“需要跑”。30年弹指一挥间,跑出了全球第一速的中国高铁,不能不让世人瞻目。
很多人仍在争论这些在武广高铁上奔跑的高速列车及轨道系统等,是不是中国自己开发的技术。甚至还发生过西门子宣布获得了中国高铁的豪单、而我铁道部门极力否认的“订单门”事件。但实际上,这不是最重要的。
就如同中国汽车业一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并不妨碍中国仍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一样,我们需要的是“宏大叙事”和“象征”效果,以及大规模投资建设对GDP的真实拉动。
实际上,中国高铁是在引进法国阿尔斯通、日本顺崎山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美国GE、EMD等全球铁路技术,再通过消化吸收形成的“中国品牌”。尤其在动车组技术方面,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实现批量化生产。号称“和谐号”的CRH3列车,原型为德国ICE-3列车(西门子Velaro),其关键技术仍在西门子手里。但在高速铁路的固定设施、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我们则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仅从这一点看,中国高铁实际上是中国“市场换技术”策略的较为成功的例子。对高铁技术的过分吹毛求疵,并不符合中国发展现实状况。
因为在其它的更多方面,我们开放了市场,以人力、资源、环境的巨大代价,也仅仅获得了“世界加工厂”名声、GDP的庞大数字和财富的些微增长。
而高铁,还引起了其它国家的关注和合作意向。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甚至表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美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中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美方希望借鉴中方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先进技术,而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在铁路货运装备、内燃机方面的先进技术。”
同技术方面相比,高铁的更大关注点是在对经济的拉动上。
除了高速铁路庞大的投资规模本身就是中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计划的一部分之外,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亦给了人更大的想象空间。以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武广高铁为例。
据称,武广客运专线投入运行后,武汉至广州运行时间为3小时零8分,这将鄂、湘、粤三省连通为“3小时经济圈”,其改变的不仅仅是客运结构及铁路运输现状,更大的想象是高铁沿线形成一条“黄金经济带”,其以“珠三角”为核心和龙头,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媒体已在想象“早上在广州喝早茶,中午到武汉食武昌鱼,晚上打个来回的美妙生活”。
据分析,其拉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25个车站将形成25个新的经济小区域;
其二,将鄂湘粤跨省游变身短线游。湖南省旅游局已经决定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郴州六个城市广泛开展“体验梦幻高铁,免费畅游潇湘”为主题的旅游促销活动;
其三,拉动房地产经济的增长;武广线把广州和武汉等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区域之间人流的往来将成倍增加,置业需求也会凸显,房地产行业潜藏的机遇就将在其中诞生;
其四、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武广高铁开通后必然引发原珠三角的部分产业向腹地转移,或是形成新的产业及产业链,从而增加整个泛珠三角的经济竞争力。
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已让人眼热心跳。
正是基于高铁投资的拉动作用,我们实际上对这一模式是乐此不疲的。按照整体规划,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预计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武广高速只是揭开了即将到来“高铁时代”的序幕。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人对高铁的发展仍有不同意见。
这种意见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不一而足。
譬如有人说:中国真进入了高铁时代吗?高铁实际上是“富人的玩具,穷人的记忆”。所谓“高铁时代”就是坐飞机的人从天上走改为从地面走而已,真正坐火车的人依然是绿皮的、红皮的和蓝皮的!
按武广高铁票价,一等座780元,二等座490元;就在12月26日武广高铁运营的当天,武汉飞广州的14个航班中,最高票价为370元,大多数都是280元;广州到武汉的机票价格也多为330元左右。而湖北、湖南在珠三角工作生活的人群中,低收入的打工人士比例大,他们最不缺的是时间,最缺的是钱。高铁对他们不过是一张画饼而已。
还有人说:拉动其实有些一厢情愿,房地产市场和人才市场有一种“虹吸现象”,就是低洼的地方容易被高估的地方吸走。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不会让湖湘承接到广东的资本转移,才会让湖湘的高端资金和人才向广东留动。
还譬如有人问:高铁投资能收回吗?这些投资是不是可以投到让更多老百姓受惠的地方?
实际上,高铁作为中国发展的象征和“微缩景观”,它不仅代表了发展速度和在某些领域 “赶英超美”带给我们的荣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二元、贫富等结构问题和现实矛盾。
它既让搭上快车者跑得更快、乘坐更舒适,也将落下者甩得更远。
“高铁现象”:中国经济的微缩景观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