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奥黑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个立场一般不会犯错误,哪怕人家说的话值得我们反思。
奥巴马这回是“强硬”地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事发生在已经对中国不少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之后,显然不属于“临时性强奸”,而是其精心策划的“遏制”措施的一部分。
经济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
让美国人闹不明白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中国为什么会不这样。所以,美国政府发言人这样“教育”我们:他们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重,也希望中国以国家利益为重。
美国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利益诉求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希望部分恢复国内生产,解决失业问题。
美国有足够的经济纵深,能够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协助下撤退到近乎自给自足的境地,并且在关税壁垒后面重新装备各行各业,这就如同20世纪30年代,在面临困难情况时,英国用“帝国优惠制度”(Imperial Preference)的方式渡过难关。
二、美国虽然并不打算偿还外债,包括中国持有的美元储备及国债和政府担保债券(请见本博《彼得·希夫预言两万亿$外储:美国真的要赖帐!》),但要逐步平衡其资产负债表,要求人民币升值,可以直接地减轻偿债压力。
三、将中国视为让其国内经济变糟的“替罪羊”,着眼于安抚国内、转移视线的政治考量。 国外有种观点认为:中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正对全球贸易造成伤害,不但没有接替疲惫不堪的西方成为新的经济成长引擎,而且很可能将世界经济推向第二轮大恐慌。[英国《电讯报》(Daily Telegraph)资深记者安波斯(Ambrose Evans-Pritchard)]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美国不可能恢复大量日常基础商品的生产,即使部分恢复,也不可能有中国(基于廉价资源、环保和劳动力的)廉价商品的竞争力。这正如我们官员指出的,即使因人民币升值而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也会有东南亚、印度的商品来填补。其次,美国逐步削减负债、实现贸易平衡外汇平衡有很多办法,但是其并不打算使用,譬如高新技术、资源的出口,以及金融、科技等行业股权的向中国开放。
所以,美国出此损招儿,并非真的要实现贸易平衡,美国还是离不开中国的廉价商品来提高国内福利。但是,美国找准了中国需要出口大量过剩产能的软肋,通过提高贸易门槛,甚至关闭部分市场迫使中国经济停滞甚至崩溃,以谋求更大利益。从美国人的角度,这是“伤敌一千、自损五十”的好招儿。
正因为如此,我们拿也会损害美国国内福利说事儿,其实是很无力的。
这种局面的形成,其实是我们主动寻求“后发优势”参与全球经济的结果。对外依存度占GDP的绝大部分,使我们无法强有力地应对国外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
显然易见的是,如果顺应美国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对中国沿海外向型企业的打击是很严重的,过剩产能变成废铜乱铁,不仅让GDP数字没法儿看,也是中国财富的一次大损失。严重的失业,还可能导致社会问题。
但是,如果不升值,靠住美元,正如我们目前所做的,不仅要扛住美国部分关闭市场的压力,关键是对中国长远利益的伤害,将殃及子孙后代。因为我们不仅向国外输送本应由国人享受的财富(包括商品、土地使用价值、资源、劳动力、环境等),而积攒的美元,还要相应发行人民币,再度对国内财富进行稀释。这本来已是双重的损害。而庞大的超发人民币狼奔豕突,幽灵一样地四处激荡,泡沫滋生,给国人生活造成很大不确定性。这种状况已经引越来越多国人的焦虑不安。
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与其在国内的购买力越来越弱,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保持汇率稳定而又减轻升值压力的办法,就是将人民币掰成两半,使其“含金量”大打折扣。这种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去补贴外人的“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方式,国人是做了很大牺牲的。因此,保住目前状态绝非一个好选择。
问题是:这个状况是无法改变,还是不想改变?
抛开浮在汇率问题表面的杂质,包括升值或贬值的技术层面,根本问题仍然是:我们的生产究竟是要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是满足美国或全球人民的需求?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好,就去谈升值贬值的技术选择,就好比脱离生殖器去谈性观念,只能是本末倒置的。
如果以前者为立足点,当然要以输入更多的商品、技术和服务为根本,虽然这会在GDP增长统计中以负数添列,与保增长相背。
退一万步讲,既然要保就业,既然要消化过剩产能,既然要印钞刺激经济,将这些商品通过财政、税收、分配等方式发放到国内城乡居民手中如何?
国外在危机严重的时刻曾有人提出:大量印钱埋在地下让人挖,或者直升飞撒钱。这些著名人士提出的办法,虽然看似荒唐,对照着看,却并不是最差选择。
我们不能再让美国人教育我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