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汪涵《有味》写篇小文章,免不了先说点原委,起因是在年初《出版人》杂志年度颁奖的酒会上,刘瑞林女士告诉我,说汪涵要我一册《快雪时晴闲看书》,原本说好隔天参加汪涵新书发布会,但因我另在单向街书店有一场“书店与书”的座谈,未能分身前去,倒是很感遗憾的事。不过事后见到一张《有味》插图,收汪涵读《快雪时晴闲看书》的照片,颇觉意外,毕竟我这册收集谈书的文章,不常作阅读的读者不大容易读出兴趣来,这或可说明汪涵对阅读略有些经验,为此便找来他所写《有味》漏夜坐读,生出许多感想。早前我知他是电视娱乐节目主持,偶也看他逗趣的语言表演,只感觉他说话的机智,俏皮话不断,让人喜欢,余则了解不多,读他《有味》一书,如阅湘妃竹影摇曳在帘,疏放有致,浓淡如生,大约也要有“懂味”者方可知其“有味”所在。曾见大千居士作《白荷花》题“人品纵如花淡荡,文心可比藕玲珑”句,用在这里,姑且视为汪涵那种繁华散尽亦淡然的疏放,这或也是件好事,似他这样热闹喧嚣的节目主持,能够抽身世外,做点吟咏读写的静寂之事,当是一种人生超脱。
我对明星的事知之甚少,几年前写过一篇谈杨澜的文章,后未再写类似的文字,我另有位朋友马家辉先生颇擅长谈论影视及艺人,出版有论说影视的书籍,还请来林青霞作序,令旁人深羡。在读者和观众眼里,写明星的书与明星自己写的书,都在时尚之列,可解释为都市文化,这类作品大抵情思多于理智,作者写自己难免蜻蜓点水,读者亦当作浅尝则止,阅过即忘的旁杂之文,无须留意。不过汪涵《有味》别有清新处,是他对事物的态度,依他说言“更加安心地过有味的日子”,有一番待秋画梅的景致,读来有枝柯扶疏的孤寂与放达,可作散文小品闲赏。收在《有味》里的文字大约还属生活随笔,所思所感都在雅趣之间,书前目录所列《油布伞》、《好箭》、《琴之树》、《墨想》、《扇骨》几章,不出文人喜好,可知汪涵的个人品味,又因他笔下文字不俗,心绪坦白,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关门即是深山”颇获我心,也为《有味》生出许多好感。他写这册书完全脱离镁光灯下的辉煌,只在自己的生活中寻得个人品质,所言“既不让人依赖,也不依赖别人”最见心地,有闲云野鹤的超然。若依上述几篇章节,都可独立成书,倘使那样,汪涵的文字趣味恐怕更得读者欢迎也未可知。
前些日子有出版社寄来《周绍良清墨谈丛》,此前寒舍已有周氏《蓄墨小言》,另还有其他关于墨的书籍,是为暇时翻之书,读到汪涵《墨想》一章,自会多出几分关心。这里不妨摘引一段,以见汪涵叙述的精致:“夜晚的时候,在石凳边闲坐,让时间彻底地慢下来,摆开茶具和青豆、话梅之类,我仰望深蓝的夜空,那岔枝斜斜地勾住了月亮;到子夜,那岔枝又夹在织女座中间,我的心境便会随之漂浮,怕有好风景突然落到我的茶碗里。这种景象是如此美丽,又让人心里静得奇妙,好像都能听到栀子要开花的努力。这些美好的景物,因为在那样美好的时刻和我相遇,因此有了墨的质感和墨的重量。”这样的文字需要安静的心与寂静的院落,以庸懒自放的状态才可获得。汪涵用《墨仙》与《墨境》深化他的《墨想》,倒是很巧妙的水墨境界,由是,“心中可以养风景,也可以养墨”成了他曲径通幽的黑白寄远。《油布伞》里“雨很容易被写成诗,适合用宣纸来回忆”可视作上佳好辞,可知汪涵红衣白露,心生莲花,寄情写意颇应场景。戴望舒的诗写“撑着油纸伞”,那是江浙那一代的称呼,汪涵笔下写作油布伞,则是湖南方言的呼谓,其实还是用油纸涂桐油做成。小时候见到街上行人所撑油纸伞与洋布伞,便知其家境的优劣,南方雨天走在巷子里,油纸伞滴答的清音隔绝尘事,使人重返旧时市井生活,花伞下旗袍裹着柳腰的水灵,烟开翠扇,令人心思苍茫。
另可一述的,还有汪涵的收藏。他在书中记有一把十六单的玉竹扇,“一面是吴昌硕大使的石鼓文书法,一面是包公超先生的《水榭沿秋图》,书画具绝。”由此引出感想:“我特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吴昌硕先生说的,‘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这句话,放到任何事情上都是真理,做扇骨,或者做文章。”而所藏陆小曼扇面,题有“深山飞绿雨,古寺暗红泉”,倒很符合汪涵“三十六岁隐居”的向往:“某一天的夜晚,我轻摇着这把扇子,听着夏天的黄蛉一声声叫得寂寥,想起这些离乱真挚的情感,那些美丽的扇面,是如何被画工一点一点地擦亮,几声洞箫,一点一点钻进怀里,心底竟缓缓升起一首歌来”真似唐寅“何事佳人重感伤”的秋风纨扇图。
《靖港的香干》一篇,有“用熟石膏把豆浆搅拌成豆腐脑,老李的动作缓慢而干净,他是在作坊里隐身的男人,他是在作坊里简化了感情的男人,他用柴烟悄悄熏透了他年轻时的相貌,他自顾自地低着头干活,等孩子们的影子慢慢变长”这样的描述很有些文学色彩,是写作小说的辞采,读来生动。今年春节回长沙,倒很想去他书里描写的小镇去走一趟,那个叫靖港的地方紧邻长沙,在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的时候生产一种布鞋颇有影响,按汪涵记述,他已在那小镇购置旧屋院落,可听到沩水河的水声,颇有绝尘之雅。眼下正写“礼拜六派”,倒很愿意汪涵这番闲适惹上礼拜六的韵致,淡中寻味,花笺幽情。
2010-1-15北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