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三元”与“微笑曲线”
1992年台湾IT业者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在《再造宏基:开创、成长与挑战》一书中提出“微笑曲线”的概念。所谓“微笑曲线”也称“产业微笑曲线”,是一个产业经济学命题,是指产业链条上的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产业链的两端,整个产业价值链条“两头高、中间低”,宛若一个笑着的人的唇形。“微笑曲线”在向人们讲述这样的事实:一般情况下产业链上游,即产品开发、设计、零部件生产,以及产业链下游,即销售管道、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业务,可以产生更高附加值,获得更高经济回报;而在产业链中游部分,比如模块零部件的生产、组装产品等这些工序产生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利润较低。也就是说,“微笑曲线”是以附加价值的高低看待企业竞争力。企业只有紧紧抓住上游研发创新与下游营销创新两大环节,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扩大附加值及利润空间。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提出了“软三元、硬一元”理论。大概意思是说,一个商品的市场售价是4元,其中只有1元属于制造环节,3元归产品开发、设计、零部件生产、销售管道、品牌管理、信息管理、售后服务等供应链环节。对于经营者而言,更大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在供应链上的“软三元”,而不是制造环节的“硬一元”。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就是向“软三元”要附加值、要利润。现代商业挣“软三元”的企业总比挣“硬一元”的生产企业利润高,75%的效益产生在供应链中。美国名牌运动鞋厂或电脑硬件公司不自己开厂,而把单子交给台湾、香港、大陆厂家代工,人家赚取“软三元”,我们赚取“硬一元”。
不管是“微笑曲线”理论还是“软三元、硬一元”理论,都是在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重大事实:“中国制造”是说,中国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价值链的底部,中国在奋力赚取“硬一元”。中国经济要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就必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在做好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化生产型服务业,从“微笑曲线”的中间向两端迈进,从“硬一元”向“软三元”挺进。从就业结构上看,就是仅仅把农民转移为产业工人还不够,还必须再次转移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实现从一次产业向三次产业的历史大迁徙、大跨越。这是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路线图。
如果,我们有能耐,就一定努力做好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但是,在还不具备能力的时候,还需要老老实实做好能够做好的产业环节。现阶段,一些沿海大城市已经具备与发达国家竞争从“软三元”赚取利润的实力,但对于全国不少地方而言,加工制造业就是好产业,是优势产业,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做好制造业的能力。我们更应当关注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民生等国内突出问题。绝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此,印度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软三元”与“微笑曲线”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