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形成自己的定见


  我去学习型中国论坛发表了《定见之魅》,强调了人有定见的重要性,所谓定见就是人在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惯常规则,有些规则我们意识得到,比如我们常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些规则我们可能没有明确的意识,比如我们更容易相信或者接受长得好看的人说的话。但是我们不同的人就是有多少不等的定见的。我举了约翰奈斯比特所推荐的定见,也分享了我自己的十条定见,但是我更要强调的是,实际上定见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认识逻辑,这种逻辑决定了我是我,而不是其他人,其实其他人的逻辑我们很少能真正接受,即使在一个培训的场景中偶尔冲动,但是往往离开这个场子就忘了,我们听一个老师很好的讲演,回到宿舍就交还老师了。那么怎么才是有效的定见之道呢?我的推荐是,一要把自发存在的定见转变成自觉的定见,也就是说我们尽量梳理下我的思维规则(看看你有几条思维定见),看看我通常是怎么分析问题的,很多人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因此也就不容易把自己的思维长项发挥出来,甚至不容易清晰地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我们的每一种思维均有其优势与不足,自觉认识可以让我们充分有效地把自己的思维规则成为清晰有效的规则,并且有意识地限制其中一些问题规则或者问题较多的思维习惯。二是在广泛的对外学习中,可以周期性地试图学习某一个其他人的定见,我们既不需要封闭式地只表达自己的定见,也不需要完全放弃自己的定见,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接纳别人的优势定见,但是这个学习要有适当的强度,有明确的目标与措施,强化到一定的强度,才有可能把其他人的优势定见纳入到我们原来的思维惯性里来。


 

  定见其实是相当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它在一堆看似有意思的新东西后面稳稳地支配着流光溢彩的新知,只是我们很少留意到他们,因此我们发现定见并不容易,别看我们整天说东说西,但是我们很少琢磨自己这么说的背后的支配规则是啥,如果发现了就很容易认识与优化我们的认识能力;大家也很容易地听别人说道理或者看书,但是真正确定怎么样的定见是值得我们采纳并且能转化为我的认识能力的也不容易,所以人们要么忘记要么陷在一堆好东西里面失去了自己。但是当我们找到定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学习的基本坐标;然后我们能发现其他人的定见,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与人互动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思维之交,定见的发现、觉悟与调整水平定胜负。
 

昨日场景:出席《汽车观察》杂志“我爱中国车”年度车型颁奖典礼。今天清华大学公益创业课最后一课。

 

今日小诗

自在

 

茫蚁在原地画圆,

痴蝶癫蜂们的热情与它无缘。

猫獭在浅水滩慢钓,

任蜘蛛在尾巴和枯枝间盘旋。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姜汁肥牛

肥牛片四两,姜末放在捣蒜罐中捣成汁末,加淀粉少许、食盐酌量,与肥牛片轻拌。起玉米油锅,热后将肥牛片倒入,快炒五分钟后起锅可用。可以新鲜生菜片酌量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