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刘翔没得“冠军”!
预期能催人奋进,但有时也会伤人伤己。谢天谢地——在众人翘首以盼的“复出”亮相中,刘翔没得冠军——当然更没受伤!
没得冠军有啥子好“谢”的。当然要“谢”啦:只要回想一下刘翔从默默无名到一举成名到奥运会脚伤退出再到今天的重新“复出”,我们那些饱含着爱国热忱的民众(观众?)\以及我们的那些见缝插针有无止境的媒体,他们(似乎叶包括我?)的那份一直为刘翔(?)守候着的期盼与焦虑,便足可以估计到他们对于刘翔这次亮相所持有的预期,会是怎样的一种炽热与激烈了。
头脑发着热,看问题便不可能做到尽量地理性。
不知是由于政府的宣传的“无意”指向、还是媒体炒作的本能所致,抑或是我们这样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天生性格,反正在我们许多人的眼里,刘翔早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运动员了,在一系列有意无意的烘托与诱导下。刘翔已然成为一个能够显示咱们国人体格强壮功能卓越精神振奋的品牌与符号了!
也许我们无法责备任何人(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活跃度奇高的世界环境里):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以自己运动员的超乎平常的身体潜能所创造出来的“记录”和“速度”为自豪;当全国民众(不光是观众)都成为某一名运动员的狂热粉丝;当有着脚伤、或者刚治愈脚伤不久的刘翔被我们13亿双炽烈眼神的映射下重新返回到他原本应是平常的赛场——渴求一种“复出”的完美,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件有所争议的事实。
可是,在那些高尚的目光里,我们很少看见理性的东西;在媒体无所不在的烘托和炒作、以及受到这种炒作的鼓惑而热血沸腾的民众内心,又可曾有过多少程度“失败”的预计?——奥运会是如此、奥运会后是如此,那么,今天的“复出”呢?
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都在消费着刘翔——国家在消费、媒体在消费、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消费着一名运动员——尽管他破世界纪录已足可以令他“出名”,但是,我们的消费,却近乎透支了!
幸好这一次,刘翔“没能”获得冠军,而且同时离冠军很近——当然,更幸好的是,他没有受伤!
假如刘翔一鼓作气又跑出了13秒以内,这似乎又能足以鼓起我们13亿“观众”进一步的渴求与期待来;而如果刘翔“跑”得过于落后,便又会顿时伤及我们13亿“观众”中的不少人,令他们或将留下无尽的口舌制造了前提。
当然,更幸运的是,刘翔没有受伤。
在我们眼下这样一个国度里,有许多崇高的名义可以用来进行私利的营销。所谓“爱国”便是一种普遍的手法。
如果是在我们眼界荒芜的老时代,这样的鼓动自当是一种社会的最佳营销方式;然而,当我们眼睛擦拭一下之后,便会对如此情景的重复演绎产生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了。
其实,体育就是一种游戏。所说有时候一名代表国家或民族出来的运动员其优异的成绩令我们足够拿来振奋一番;但是,凡是总有个度,一直抱着这样一种情结不放,就不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了——除非你是想以此用来欺人或自欺。
英雄崇拜主义历来就是人的本性所然,也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除了英雄,我们真正需要的,似乎还有其它更多……
刘翔的“复出”引来了比赛现场近3万名观众,或足可以证明刘翔身上仍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我个人的看法是:千万别透支了!
同时,我还是要谢天谢地,没让刘翔得“冠军”——否则刘翔又将被汹涌的热忱逼到墙角。
蓝山 2009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