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经济学家能作出准确的预测吗?


 

张文祥 发表于 2009-09-11 10:42 26楼
感谢蔡律先生对我观点的关注.提议:
(1)应该是众所周知,科学理论的功能在于提供推断与预测.但是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以及经济理论研究的缺陷,人们对经济预测的现状是不满意的.然而我们应该区别经济预测的当前能力与其由本质所决定的发展可能性,学术界应该为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从理论上作出自己贡献.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蔡律先生在价值中国网上率先多次提出预测话题,意义重大!!我也意识到这点,曾多次响应.希望我们能进一步,自觉的,用各种方式联合起来,把有关话题的讨论深入下去.
(2)至于,卫战胜先生引用的理念:“经济学的本质是思想,是寻求解释现象和提出对策的思维方法。因此,经济学改革的方向是从解释现象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出发,主要寻找实用的分析逻辑、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而不是仅追求数学逻辑的完美性。”这就要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注重数学分析方法转到注重解释现象和提出对策的方法。
我认为卫战胜先生等发现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似乎有重新考虑的必要.我的意思是坚持对经济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与坚持数学建模提高理论分析形式化的能力,根本没有矛盾!!我们的任务不是从两个取向中选择一个,相反.应该在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而参照当代科学或有关学者所谓的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解决至今未解决的公开问题过程中,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在生态进化事理和经济物理学的水平上,发展现有经济学数学建模成果(注意不是推翻,但也不是简单扩充).就此而言呼吁中国学术界考虑我一再提出的研究主张:
围绕自组织-再生产系统,自适应-信息过程,理论创新思维-数理逻辑公开问题进行交叉学科的创造性研究,主张马克思经济思想与基础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现代化,以此为研究的方法论规范,主张把现代物理学提到进化事理的水平加以进一步阐释,以此为产能-产业-产权经济学数学建模的基础.
 
[原帖] 蔡律 2009-09-10 19:56
卫战胜先生引用的理念:“经济学的本质是思想,是寻求解释现象和提出对策的思维方法。因此,经济学改革的方向是从解释现象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出发,主要寻找实用的分析逻辑、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而不是仅追求数学逻辑的完美性。”这就要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注重数学分析方法转到注重解释现象和提出对策的方法。
张文祥先生的论点,从定性到定量是任何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钱学森首先针对复杂性科学在中国的应用提出的,而且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在资本论研究中明确提出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由科学发展史已经揭示的趋势,并且这趋势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生态进化论与宇宙学的合流,随着经济学在物理学原理从存在到演化的提升基础上的数学建模水平的飞跃,得到实现.。
经济预测,从原则上说,正如其他领域如地震的预测一样,作为科学研究的本来应该具备的功能,在行与不行之间没有绝对不变的界限,只有现实的种种条件如由整体科学发展决定的该科学本身的发展水平约束下,由观察统计数据,分析框架,方法等的限制而存在的界限.。
林永青先生提到“张维迎也写过一篇文章,认为:经济学家的预测基本上就是经济学家们的职业生计的需要,(更糟的是有个人利害关系在其中),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准确性。”
以上观点对我有启发!
中国对经济预测好像统计部分发布的分析报告的权威性超过经济学家,这个现象值得深思!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技术只是思维的工具,关键是立场、观点后面的利益导向,很多股评、房地产财经评论不就是这样吗?
      
蔡律 发表于 2009-09-12 18:37 27楼
赞同张文祥先生观点,科学理论的功能在于提供推断与预测.但是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以及经济理论研究的缺陷,人们对经济预测的现状是不满意的.然而我们应该区别经济预测的当前能力与其由本质所决定的发展可能性,学术界应该为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从理论上作出自己贡献.
利用科学理论对经济活动与发展趋势的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个人、企业、政府、社会制订未来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人们对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有根据的预测。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现代科学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寻求科学发展的目标,为制订科学政策和科研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科学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有个资料显示,1993年的《读者》“日本科技厅向国内各行业大约3000名专家作了一个调查,征求他们堆未来25年可能出现的1000多种新科技和新产品的意见。结果,下列数十项有关尖端科技、人体保健、方便日用的产品和项目,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现在回头去看看,有一些真的变成了现实!